[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51期

发布时间:2014-11-21 10:45:24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4]10期(总第151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教育室      20141018


 

话说官员“失联”

 

日前,关于河南洛阳“失联”副市长郭宜品在湖南长沙一处出租房内被抓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已不是近年来发生的个案。从媒体披露的图片看,郭宜品被抓时胡子拉碴、失魂落魄,显见“失联”的日子不好过,让人不禁想起前些年某外逃贪官在境外被捕时,如释重负说的话:“你们终于来了。”古人讲,“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是什么原因使得个别官员宁愿“抛妻弃子”选择“失联”呢,或者反过来说,并不鲜见的官员“失联”事件说明了什么?

官员“失联”表明反腐败的震慑力初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大量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连续被曝光,一大批贪官相继落马,“打虎拍蝇”的综合效应正在形成,有效震慑了“潜伏”的腐败分子。那些有这样那样“污点”的官员自然如惊弓之鸟,妄图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党纪国法:不辞而别者有之,畏罪自杀者有之,铤而走险毁灭罪证者有之……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自己酿成的苦果终究还是要自己来吞咽。 

官员“失联”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在降低。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但一个时期内,社会上容忍腐败、“笑贫不笑贪”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曾几何时,在有些人看来,吃点喝点不成问题,拿拿“土特产”、占占“公家便宜”小事一桩;有人说起不正之风来义愤填膺,可一旦有事又自觉不自觉“送礼找关系”。个别官员“失联”,固然有逃避打击的企图,也与其作风不正、问题缠身,在同事面前、亲友之间难以立足有关。毋庸置疑,党中央坚定反腐的决心和举措,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对过去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不再“忍气吞声”。

官员“失联”表明一些党组织依然软弱涣散。“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个别官员“失联”,之前必定经过反复斗争、精心准备,不可能没有蛛丝马迹。“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相关党组织如果能够明察秋毫、见微知著、早做防范,“失联”官员本事再大也无法如愿。所以有人形容说,每一个“失联”官员背后必定有一个软弱涣散的党组织。这样的党组织,不管是有意无意,都应承担相应责任。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像郭宜品一样玩“失联”的事件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这就要求一方面发挥现有防逃追逃机制的作用,让失联者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管理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让一切“失联”的如意算盘“泡汤”。唯有如此,才能让失联事件真正“失联”。(晓轩)

 

也说“摄影省长”作品“下架”

 

随着人称“摄影省长”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落马,其所拍摄的“水墨云台”摄影作品已经从北京地铁相关站点“下架”。据媒体披露,云台山风景区宣传科负责人回应称曾在北京地铁站内投放大量灯箱广告,风景摄影作者是秦玉海,但未回答有关广告价格的问题。

 “摄影省长”落马,作品立刻“下架”。有人质疑,如果秦玉海的摄影作品的确有艺术价值,能够对景区起到一定宣传推介作用,何必急着拆除?如果没有艺术价值,那当初为何让其摄影作品为景区“代言”,是否有猫腻?

与作品“下架”类似的新闻,近年屡屡见诸报端。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之外,我们不妨探究一下,谁该对“摄影省长”落马作品“下架”这件事进行反思。

某些“热爱艺术”的官员该思考。作为领导干部,有艺术爱好专长本是好事,但凡事皆有度、公私应分明,应牢记不能逾越法纪红线。一旦被“爱好”左右,好事就会变成坏事。应当时刻问问自己:权力行使是否受到了“爱好”的干扰和冲击?倘若没有领导光环,自己的作品是否真如别人所称赞的那般优秀?众人“热捧”的,究竟是自己的“艺术专长”还是手中的权力?

部分热衷于“展示领导才艺”的单位该思考。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联系沟通是应该的,但挖空心思“投其所好”,将推广领导的“艺术成就”作为与领导拉关系的媒介,甚至将领导题词等作为对自身工作认可的证据,则是政绩观错了位。应当仔细思量思量:是推广领导“艺术专长”重要,还是做好本职工作更重要?是领导出事之后急着消除痕迹、撇清关系重要,还是事前不追捧、不攀附,坚持原则、遵纪守法更重要?

各级党委、纪检监察机关该思考。在当前反腐的高压态势下,秦玉海案件绝对不会是所查办案件的最后一件。如何发挥办案治本功能,让更多的领导干部避免重蹈秦玉海的覆辙,值得深入研究。应当认真考虑考虑:在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时,能否“量体裁衣”,针对其爱好打“预防针”?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领导干部不准题词、题字,但对于摄影、绘画等其他“艺术爱好”的展示,是否也应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约束?查处此类“雅好”变“雅腐”的领导干部后,对于那些以索取“领导留念”为名行攀附之实的单位和个人,能否也顺藤摸瓜地查一查?

“摄影省长”作品“下架”,说到底,仍然是权力“牛栏关猫”之后衍生出的副产品。只有将制度笼子织密,才能有效保障权力阳光运行,避免“干部在任,作品泛滥;干部落马,作品匿迹”的黑色幽默再次发生。(丰凯)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