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43期

发布时间:2014-11-21 10:28:26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4]2期(总第143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教育室     2014218




摆脱腐败“心理魔障”

 

最近,看到一些媒体关于反腐败的报道,有两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原山东省庆云县一税务干部李保强被判刑后自述:一个人一旦钻进钱眼里,钱就会牵着你的鼻子走。谁送东西记不住,不送东西的记得很牢。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祖伟说,他们办过一个案子,有个官员家里有个铁柜子专门放现金,他每星期看两次,他说经常看看心里比较舒畅。

从心理学上分析,这些腐败分子对利益的追逐和占有已是一种扭曲乃至病态的心理。掉进钱眼里的是灵魂,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沦为了金钱的奴隶,贪敛钱财就像吸毒一样,以至于欲罢不能、越陷越深。

盘点一些腐败案例,不难发现:贪官们普遍存在心理上的“魔障”,或贪财成瘾,或囤房成癖,或把心思花在古玩玉石之中而难以自拔。

表面上看,他们贪恋的是物质,实际上,这些对他们而言更具有精神效应。有人以此愉悦自己,有人以此“补偿”自己,有人以此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人的合法收入已经很优厚,但还是贪不止、捞不停。这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们难以摆脱的“心理魔障”。从对票子、车子、房子、位子的痴迷,透视许多贪官的心灵世界,不正是拜金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那一套吗?

“人的思想一旦发生变化,就难以克制自己”,被钱牵着鼻子走的李保强,在受到惩处后才恍然有所悟。对他个人来说,这种醒悟确实太晚了,而对手中握有公权力的干部来说,这何尝不是沉痛而及时的警醒?

最近,不管是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还是在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理想信念问题。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会明白当“官”是为了什么,手中的权力是为谁而用,自己这一辈子应循着怎样的路径前行。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些道理人们并不陌生,但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尤其在面对各种诱惑面前,能不能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用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去抵御错误观念的侵袭,确实是极为严峻的考验。

当然,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不能完全依靠干部的自觉自律。坚持“零容忍”的反腐态度,让制度发挥威力,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形成强大倒逼压力,让每一名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加强制度反腐,使人心存敬畏,而不心存侥幸,这也是对腐败“心理魔障”的重要一击。(顾远山)

 

让“伸手必被捉”成常态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有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要想让人们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还得让纪律成为“带电高压线”,让“伸手必被捉”成为一种常态。

现实生活中,因一顿奢侈公款宴请、一句雷语、一次公款旅游、一个“红包”被纠被抓的事,正在不断发生。

然而,对那些“伸手的人”被捉,总有人会说,“太严了”、“官不好当了”,甚至还有人提出“当官危险”,以至于矫情地“要辞职,脱离公务员队伍”。怀有这种认识的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有一种“当官优越论”、“当官特权论”,即当了官,就可以违反纪律、为所欲为,即便“伸伸手”也不应处理得那么严厉。

有这种思想的人必须警醒了。在一个法治文明的社会里,决不允许“权大于法”、“我就是法”的存在。不管是谁,“伸手”就当被捉,当官就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就要接受监督、受到约束,就要有一种危机意识、一种忧患意识。

也有人会认为,法不责众,集体违纪、集体腐败就不会有事。有这种想法的人,必须清醒了。前不久,党中央坚决果断查处了衡阳破坏选举案,500多名人大代表被依法终止资格。这一事件清楚地告诉我们:“破窗效应”的漏洞堵住了,“法不责众”的惯例没有了,反腐败的“零容忍”说到做到。

还有一种人,对类似刘志军那样的“老虎”被抓,不是欢呼反腐的力度、法治的力量,而是为那些“老虎”叫屈,说他们有“政绩”、“干事才会出事”。此种论调,实则可悲。古代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现在!

在共产党的历史中,功过相抵的事从未听说。延安时期,正是我党用人之际,走过长征、当过旅长、时为抗大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为犯罪,照样被抓,一样伏法。新中国成立不久,高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化,同样受到党和人民的审判。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哪一个不是大功之人!

有些人不明大道、不懂常识,认为“伸手也未必会被捉住”,一方面是低估党中央抓作风、反腐败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自己权力大,即使犯点事,也会逃避过去。这样的想法早就行不通了。如今,随着纠“四风”的力度越来越大,随着“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攻势越来越强,随着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越来越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奉劝那些想打“擦边球”、搞“下不为例”的人,灭掉念头、坚决收手,决不能公私不分、以私害公了,决不能乱花公款、公权私用了。否则,被抓被纠的事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们常说,让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各级执纪执法部门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纪国法没有例外,坚持“零容忍”立场和全天候高压,言必行、行必果,有纪必执、有违必纠,发现一起、查处一处,不留死角盲区、不搞法外之地,真正让“老虎”“苍蝇”无处容身,让“伸手必被捉”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桑林峰)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