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吴獬在《戒赌歌》中警示道:“切莫赌,切莫赌,赌博为害甚于虎。猛虎有时不乱伤,赌博无不输精光。切莫赌,切莫赌,赌博为害绝无乐。妻离子散家产破,落得颈项套绳索。”社会赌博之风泛滥,于国于民皆是害。党员干部参赌,尤其不能容忍。部分党员干部无视党纪国法,痴迷赌博,由此滋生腐败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赌博之风必须狠刹,党员干部必须与赌风“绝缘”。为更好的狠刹党员干部赌博之风,应警惕部分党员干部“赌博”腐败的三种类型。
一、带彩娱乐型。一是打“节假日感情交流”战。部分
党员干部以“节假日交流感情”的名义,双休日或者节假日,邀请领导、同事聚在家中,通过打麻将或打牌等形式进行带彩娱乐活动,并将之作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二是钻“经济半小时”空档。部分党员干部下乡检查工作、从事调研时,往往利用工作完后吃饭前空当,搞点“经济半小时”的赌博活动,给群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三是迷“四圈八圈不累,三天五天不睡”恶习。部分党员干部放松警惕,呼朋引伴,沉迷其中,“四圈八圈不累,三天五天不睡”成了常态。结果不但影响工作、影响家庭和睦,还损害自身形象,败坏社会风气。
二、变相行贿型。收送礼金或行贿受贿要受到法律、纪律的制裁,部分党员干部为逃避制裁,把打牌赌博作为隐蔽收送礼金或行贿受贿的手段,利用打牌赢钱和送钱,双方用一块“遮羞布”搞变通,一方心安理得的收礼、一方心怀鬼胎的送礼,可谓心知肚明、天知我知!。对查处的党员干部赌博案件进行仔细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变相送礼方式:一是打“关系牌”谋职。部分下级干部和上级领导之间打“关系牌”,以求得有朝一日能够升个一官半职。二是打“人情牌”庇护。被管理对象与执法管理人员之间打“人情牌”,以求得事情好办,在做违纪违法事情时得到庇护。三是打“业务牌”关照。个体老板与掌握一定权力的行业主管领导之间打“业务牌”,以求得生意上的关照。
三、追求赌资型。一些党员干部赌博都是从所谓的追求“刺激”开始,可一旦真正沾上赌博恶习,则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输光了工资输家产,最后为偿还赌债和筹集赌资,往往利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走上犯罪之路。一是聚众的赌博活动。一般有用扑克“斗牛”、“吊花”、“三打一”、麻将“带庄”、“德国”、“冲关”等多种形式,这种赌博形式危害较大,影响极坏。二是热衷的豪赌活动。如湖北省武汉市电影公司原总经理甘宜庆,一开始就是典型的“玩玩”,久了之后,逐渐不再满足每场输赢上千元的赌博,转而热衷于赴澳门豪赌。短短一年就往返澳门20余次,输掉近200万元。甘宜庆后来交代,其参加各种形式的赌博,总共输掉了近1500万元。不但输光了所有的受贿款及挪用、侵吞的公款,还欠下200余万元的赌债!三是非法的博彩活动。如2009年,从境外传入内地的非法“六合彩”活动,在县城等多个乡镇一度蔓延。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参与“赌码”人员超过数千人,其中就有相当部分党员干部参与。(侯玲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