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7月以来,股市进入新一轮“牛市”,大盘指数迅猛上扬,引燃了全民炒股激情,部分国家公职人员纷纷投身其中,乐此不疲。笔者认为,国家公职人员参与炒股易引发三大问题,需及早重视。
一、违反党纪条规。中办、国办2001年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证券投资行为若干规定》。《规定》限定了公职人员购买股票的七条禁令,具体包括利用职务、职权之便的,利用内幕信息的,借用公款或管理服务对象资金的,以单位名义集资购买的,利用工作时间、办公设施买卖股票的,以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公职人员参与炒股,很容易违反上述七条禁令以及党纪条规。如2015年5月份衡阳市纪委通报的多起违反作风建设规定典型案例中,就包括4月27日常宁市建工局干部刘小红上班时间浏览股市行情、4月29日雁峰区统计局干部匡光涛上班时间浏览股市行情、4月30日祁东县财政局干部王太平上班时间浏览股市行情三起典型案例。
二、导致违纪行为。部分参与炒股的公职人员,特别是涉及财务的公职人员,难免会抱着“赚快钱,赚大钱”的想法,将眼睛盯在了公款上,于是通过各种名目挤占、挪用公款并投入股市,待到股市赚钱之后再将公款退还回来,以达到“空手套白狼”的目的。此种挪用公款炒股行为,不仅违反党纪条规,在股市行情波动下,更有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损害国家利益。如广西桂林市公路管理局财务处原处长毕政峰从2010年至2014年,4年内共53次挪用公款进行炒股、消费,累计金额达1180余万元。2014年底,毕政峰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贪污罪被提起公诉。
三、降低工作效率。当前,部分参与炒股的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办公室场地,或者办公电脑炒股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难以监管。他们认为,炒股直接关系自身利益,把钱投入了股市不去关注,很容易遭受损失;而在工作时间开开小差,只要不被抓到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当本职工作和炒股冲突时,不少参与炒股公职人员都会以赚钱为重,而忽略本职工作。比如,国内某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商51JOB曾对2016名新股民和656名股龄一年以上老股民开展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57.5%的人认为工作比炒股重要,炒股必须让位工作;但也有33.8%人认为工作很重要,但是在大牛市下,守着股市更重要。在这种以炒股为重的心态下,难免会降低公职人员工作效率。(新田县纪委 王中滨)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