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新常态下“为官不为”现象透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10-29 17:25:14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目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新常态下“为官不为”渐成气候,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去办或拖着办。“为官不为”现象已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严词告诫官员: “为官不为”问题要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在在今年的两会上,“为官不为”20年来首次进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剖析渐成气候的“为官不为”现象,探寻应对之策,对于促进当前工作不无裨益,笔者认为,产生“为官不为”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社会新常态下“老章程不灵,新章程不懂”,让某些官员不知所为。经济社会新常态下,出台的制度规定越来越多,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干部官员不愿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高履职本领,而是满足老经验老套套,因循守旧止步不前,用老经验、老套套应对新常态、新情况“不懂”、 “不通”、“不灵”,让一些官员手足无措,无从应对,不知所为,“没办过”“不会办”就会成为“为官不为”最现成的借口。

二是问责力度加大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某些官员不想有为。过去盛行的“拍脑袋决策,拍胸脯干事,拍屁股走人”乱作为如今已经行不通了。当前随着对乱作为问责力度加大,谁拍板的谁要负责,谁承办的谁要“买单”,谁铺下的烂摊子谁就脱不了干系。这样一来,权力大,风险也大,一些官员就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争权夺利少了,规避风险多了;而降低风险的最佳选择,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想主动担责,不想积极进取,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过日子。

三是权力寻租空间渐少下“坏事不敢干,好事不想干”,让某些官员不愿有为。在有些干部心里,公务员工资少,收入不高,干部干事创业不容易,平时吃惯了嘴,拿惯了“红包”,为官“有为”主要是奔着“名利双收”的目标而去的。当前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持续推进,灰色收入没了,权力寻租空间少了,坏事不敢干,好事不想干,觉得廉政勤政“划不来”,失了“目标”,少了锐气,减了劲头,结果就什么事都不愿干。

针对存在的问题,基层建议:

一是是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大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的正面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对党员干部的认同感、信任感、尊敬感,引导社会对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的理解和宽容,着力纠正社会上少数人眼中看到党员干部都是腐败分子的错误观念,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社会公信力;进一步加强全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相统一的现代法治宣传教育,依法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也依法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党员干部勤做事、多做事、做好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但在一般情况下,本该多干的干少了,本该快干的干慢了,恐怕很难确认。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有待公布权力清单,公开办事的程序与时间表,从而把评判干部的权力下放给群众,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才能保证官员不敢不为。  

依据相关法纪,抓细、抓实,确保“止庸治懒”长效机制落到实处。要加强效能建设和作风督查,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执政效率和能力;要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肃追究“懒汉”者责任,对懒政行为该点名通报的要点名通报,该撤职的撤职、该降级的降级、该调离的调离,玩忽职守、渎职失职,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要加强机关绩效管理,推行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选人用人机制,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公开、依法办事、规范办事和办事效率等纳入机关绩效管理的内容;要将机关绩效管理与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正向激励效应;要建立健全党委考察和群众推荐评议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建立党员干部的“试错机制”,鼓励干部进行先行先试。(双牌县纪委  张鸣骅)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