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63期

发布时间:2015-11-04 09:42:54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5]10期(总第163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部          20151018

莫让病态家风成为腐败“帮凶”

 

媒体近期披露了为官20多年受贿近2亿的广东省水利厅原厅长黄柏青贪腐细节,其与妻子、儿子一道构筑的腐败网络及其背后渗透出的病态家风让人唏嘘不已。

这张腐败网络以负责权力运作的黄柏青为轴心,妻子充当着赃款的操盘手,甚至大肆索贿。黄柏青本人更是在人前赤裸裸地表示,收受礼金是“妇女的事儿”。儿子移居海外,常年向不法商人“借款”或“入干股”,还在香港开设银行账户替父洗钱,形成“老子在国内给人办事,儿子在境外大肆收钱”的腐败链条。

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贪腐齐上阵的“夫妻档”“父子兵”“全家腐”不在少数。苏荣在忏悔录里说,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所长,不仅全家老小参与腐败,也带坏了干部队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坏了政治生态。刘铁男的儿子刘德成四年不上班,22岁时,就在挂名的企业领取百万薪酬。

过去“官本位”、“封妻荫子”的陈腐观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腐败在一些领导干部家庭中打开缺口。扭曲的权力观带来病态的家庭环境,妻子没有成为“贤内助”而成了“贪内助”。黄柏青的妻子陈某曾是某银行的纪委书记、巡察组长。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她居然扭曲地认为,即使收了“红包”,只要不帮对方办事或者办一些“举手之劳”而不触犯法律的事情是没关系的,久而久之,贪欲越来越大。子女没有为父母增光反而处处“坑爹”。黄柏青与儿子从小到大谈话不多于十次,待交流多起来时,谈的已是如何抹去贪腐证据、对抗组织审查。这种以腐败官员为轴心的家族式腐败,是典型的病态家风,它带坏了党风政风,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最终也毁了整个家庭。

回顾党史,老一代共产党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专门制定了《十条家规》严格要求亲属;罗荣桓教育子女不能成为“八旗子弟”;陈云曾指出:“希望所有党的高级领导人员,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这种严格要求家人的家风,正是党巨大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正己才能正亲,营造良好的家风,领导干部首先要消除自己的特权思想。要慎对权力,珍惜家庭,以自身优良作风感染身边人,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家风成为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郑志超)

 

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咬耳扯袖是提醒,红脸出汗利于病。

前不久,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是“四种形态”的第一种形态,也是避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第一道“闸门”。这道“闸门”关好了,就是一种很好的预防。

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甚至难以置信。探究其中的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些单位党内生活不正常,同志之间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没有形成常态。

“如果早有人提醒,自己就不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这是不少身陷囹圄的党员干部发人深省之言。避免悲剧的重演,对身边党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就要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做到早提醒、早纠正、早防范。

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党内生活中,党员干部相互咬耳扯袖、多搞红脸出汗,既是落实党内制度的实际行动,又是对他人真正的关心爱护。

眼下,有的党员却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好人思想,对已经出现明显违规违纪苗头的同事,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不报告、不劝告,不批评、不制止,以致违规违纪者一错再错,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这些老好人看来,多一事就意味着多一份麻烦,多得罪一个人。如果不痛不痒地说说,人家又不当一回事,效果不大;言重了又怕引起矛盾,干脆听之任之。

朱德同志说过:“不敢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算什么共产党员?”殊不知,你对别人老好人,别人也会对你“好好好”。今天你不指正别人的问题,明天同样的问题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有敢于批评,多为别人着想,党内生活才能正常起来,党的肌体才能健康起来。

祸患生于幽微,防范当于未然。当一名党员干部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如果有人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就有可能将这些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在问题比较严重时,如果有人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就有可能起到幡然醒悟、悬崖勒马的效果。反之,见危不救、视若无病,甚至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无异于放纵危险、推波助澜。如果人人都不愿当“良医”,党内政治生态会好起来吗?从政环境会好起来吗?

哲人说,“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这实在是福气和造化。”对别人的咬耳扯袖、批评指正,党员干部不能一说就跳、一扯就闹。事实上,讼吾过者是吾师,谀吾善者是吾贼。那些喜欢奉承你、迎合你的人,其实并不一定对你好。如果别人给你留情面,留下的可能就是你的“尾巴”、短板、弱点和不足。如果对别人的批评不欢迎、不接受,到了违反党规党纪时,再怪别人没指出就晚了。所以说,党内生活中,“灌蜜糖”不是讲感情,不留情才是真感情、真帮助!(田小华)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