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在五方面上“给力”激发当前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

发布时间:2015-11-27 10:50:56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干部正向激励,归根结底就是使干部行为价值得到肯定,在思想情感、经济待遇、政治前途等方面得到认可,充分激发和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面对当前基层干部队伍呈现的新动向、新变化,本人认为,应着重在五方面“给力” 激发当前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提高执行力:

一、在思想激励上给“定力”。就当前的现状而言,由于认识的偏差和手段的缺失,部分领导对干部只注重职权上的管理,忽视对干部思想上的激励,注重集体教育和批评帮助,忽视了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思想交流活动,激励方式单一,方法简单,对干部思想动态了解不多,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做得不够,思想激励针对性不强,含金量不高。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评优、评先的结果并没有同职务升迁、物质奖励紧密联系,有时往往成为“空头激励”。因此,基层认为,思想激励要出干部积极性,必须不断探寻有效的激励措施,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既要加强管理监督,强化干部责任意识,解决干部认识层面的问题,又要重视对干部的人文关怀、情感关怀,按照尊重人、爱护人、服务人的要求,从生活上关心干部,帮助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从思想上关心干部,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在他们处于顺境时,经常提醒、戒骄戒躁;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热情帮助、积极鼓励;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敢于说公道话,维护正义,充分获取干部的情感认同,使干部定下身子潜心工作,全面激发干部的创造活力和工作潜能。

二、在政治激励上给“活力”。政治激励是激发干部活力成效最明显、最直接的手段。但是,受政策规定、岗位限定等因素制约,干部晋升空间有限,“僧多粥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上一些地方干部交流力度不大,使得一些干部努力工作多年却未得提拔重用,一些干部长年待在相同的部门或岗位,对工作失去激情,极大地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以湖南省江永为例,全县1776名干部中,一般干部有689名,占总数的38.8%。其中,年龄45岁以上、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一般干部就有102名。据此,基层认为,政治激励要出干部积极性,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干部晋升空间。一要适当增加领导职数。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对部分单位的“三定”方案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完善,对重点单位和重点部门适当增加一定的领导职数,对政策允许配备但“三定”方案中未能明确的职务进行核定。二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扩大交流范围,形成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同一职位任职时间长的轮岗交流的良性循环。三是建议适时修改《公务员法》。2006年,国家颁布实施《公务员法》,规定市州不得配备正副巡视员,县区不得配备正副调研员,乡镇不得配备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基层认为,这与中央倡导的干部选用要关注基层、重视基层的导向相违背,干部晋升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为此,建议适时修改《公务员法》,允许市州设立正副巡视员职务,县区设立正副调研员职务。同时,建议适当缩短干部晋升的时间要求。

三、在经济激励上给“引力”。经济激励是激发干部潜能、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家数次提高干部工资待遇,但总体来看,基层干部经济待遇与经济发展、GDP增长的幅度还不匹配,特别是与部分垄断行业反差很大,以致于一些年轻干部忙于参加上级部门的遴选,无心工作,一些公务员主动辞职,引发新一轮“下海潮”,基层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同时,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中央严令禁止在统一政策外增发任何奖金与福利,物质奖励较难实施。奖励数额少,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基层认为,经济激励要出干部积极性,必须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经济待遇增长机制,对干部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一要加快推进现行工资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统筹解决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二是建议对基层干部适当增发特别补助津贴;三是建议恢复往年年度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的,提前浮动工资的政策。

四、在目标激励上给“张力”。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有利于提高干部信心,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当前的现状而言,评价干部工作实绩的目标考核政策,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没有起到客观评判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的作用;许多考核项目内容设置还不够科学,考核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各类检查评比繁多、基层疲于应付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干部年度考核形式化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基层认为,目标激励要出干部积极性,一方面,要科学制定指标体系,结合实际细化量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连锁体系,让干部围绕大目标奋斗,分小阶段实现。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评项目,精减评比活动,特别是对“一票否决”、黄红牌警告考评项目,要逐项进行评估,该精减的精减,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切实为基层减负。同时,要注重对目标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使目标激励的作用充分发挥和显现出来。

    五、在能力激励上给“推力”。近年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各级党政机关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但是,从基层掌握的情况来看,往往是非领导职务干部参训多,而实职领导干部参训少;点名调训的多,大规模集训的少。有些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因公务繁忙、无暇脱身而难以参加培训。从主观上讲,每个个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知识需求、能力需求、本领需求,特别是重要岗位、重要部门的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意识更加强烈。据此,基层认为,能力激励要出干部积极性,要注重加强干部素质提升,积极为干部提升能力、发挥作用创设条件。一是培训要求要刚性化。严格执行“不经培训不提拔”的规定,杜绝参训对象“专业户”、“钉子户”现象,对各级干部参加培训提出刚性要求。二是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充分整合干部教育资源,综合运用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外挂锻炼等多种方法,丰富干部培训方式。三是培训内容要专业化。根据干部需求和岗位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专业分类,对干部进行专业化培训。(蒋俊善)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