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党员要勤干事不出事敢担事才合格

发布时间:2016-05-20 17:30:31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陕西调研时强调,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联系实际,学要学到位、做要具体化,切实解决好党员身上和实际工作中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让群众看到新气象新面貌。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要带着问题学。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学习,在思想上放松了要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亮剑”,在敌我斗争面前立场不坚。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思想上明白,才能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共产党员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以学为先,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学习深、理解透、把握准、应用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夯实立场信念、坚定理想信仰、祛除精神迷失、厘清问题根源、坚守精神家园,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使“两学一做”与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紧密融合,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己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要针对问题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发现问题是最佳切入点,解决问题是最终落脚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精神提振的过程。当前,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如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作风不振、道德品行不端等。共产党员在“两学一做”中,要强化问题导向,聚焦问题查,对照问题改,争做合格党员。要针对上述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自觉养成“崇尚实干、勇于担当、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笔者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今天,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带领群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领头羊”,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者,必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垂范带头作用,勤干事、不出事、敢担事,这也是“两学一做”中检验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

勤干事。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的党员不信马列信钱财,放大了追求物欲的本能,在信仰上迷失了方向,认为“马列高谈阔论太远,只有官位权力才是硬的,金银钞票才是实的”,“拜金欲”“利己欲”“享乐欲”横流,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十八大以来,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延伸基层,有的党员干部觉得“为官不易”,于是得过且过不做事;一些党员干部的“奶酪”被动了,没了好处不办事;部分党员干部认为做多错多、不做不错,干脆当“甩手官”,“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是这类党员的真实写照。古时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在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就是要在其岗,谋其事、做其事。邓小平同志指出,“世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尸位素餐,良心难安。广大党员干部要多想富民之策,多出兴民之计,多思安民之道,带领群众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

不出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认为自己发展了一方经济,捞点“实惠”也是应该的,甚至有的群众也觉得可以接受,只要他能致富一方,捞点就捞点,总比某些不能干但不贪的干部强。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能力出众却不廉洁的党员干部是危险品,碌碌无为但洁身自好的党员干部是次品,都不是合格党员,都不是人民所需要的好干部。共产党人要树牢“无功便是过”的思想,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做到“有作为、有建树、不出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

敢担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事创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复兴征程,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遵循、照搬照抄,摸着石头过河,出错和失误不可避免,这要求我们必须敢于担事、担错、担责。敢担事是一种担当,它能使人直面错误、知错即改,更好地促进干事。“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明亡清兴看担当,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崇祯的自取灭亡告诉我们,怕担当的最坏恶果是亡国亡政权;多尔衮的入主中原告诉我们,敢担当的最好成果是赢江山赢天下。在担当的问题上,有的党员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北宋开明政治家范仲淹说,“作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只要是出以公心,犯的是“公错”,而不是出以私心、谋取私利或者拍脑袋决策犯“私错”,在容错纠错机制下,是能够获得谅解、宽容的。在当前力推干部能上能下的环境中,犯了“公错”下来的干部,经过“回炉”学习、组织帮助,日后仍有“上岗”的机会。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念,不患得患失,轻装上阵,尽最大担当,干最大事业。(潘思湘)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