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多发主要原因在于三个问题没有抓紧管好

发布时间:2016-06-22 20:02:34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新田县三井镇人民政府副乡级干部唐某因违反廉洁纪律,侵占、收受他人财物等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该县龙泉镇挂兰村原村委会会计谢某、枧头镇坪源洞村支部书记张某因违反群众纪律等问题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处分。这是2016年以来,新田县纪委在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中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如此多发?这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如家常便饭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问题没有抓紧管好,那就是:人、财、事。

   一是乡镇党委本身存在毛病没有管好人

   为什么基层镇村干部是“雁过拔毛”式腐败多发的人群?简单的说就是乡镇党委本身存在一些毛病,没有管好人。首先是自律不够强,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及班子以及村两委干部教育不够深入,要求不够严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存在着乡镇领导干部为了与村两委干部保持良好的工作联动,为发挥他们更好的抓好工作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在主观上寻求与他们求得和平和亲热,在日常工作中即使发现一些村干部的问题也不愿去触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也是敷衍了事,能拖则拖、既不过问也不深查、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明知一些村干部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过程中存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索拿卡要,不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只求过得去就行,不愿得罪村干部、不好得罪村干部。有的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村干部,还把反映问题的群众看成是刁民,不仅不把反映的问题的是非曲直搞个明白,反而颠倒是非,由于这种官僚作风的作怪,使一些问题变得更复杂化,这种不查不究不提醒的暧昧态度促使了一些镇村干部胆子更大、心事更野、廉洁意识更差。其次是有的村两委干部在逢年过节时给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或个别驻村干部送土特产、小红包以示敬意,这就导致了一些人碍于人情放松了纪律和原则,放松了对镇村干部的管理与教育。这也就造成了乡镇干部收受村干部的好处,村干部在为村民办事过程中克扣和索要村民好处或变相收取村民好处的恶性循环。有的地方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廉洁意识不强,认为收受一点土特产、小红包是人之常情,也有的喜欢下属或下级给自己拜个年、节日送个礼以此来衡量他们对自己是否尊重,把不“孝敬”自己的人看作是异类。在下村工作中一头扎入村干部家,等待村干部大酒大肉款待自己,只求村干一顿好饭,不入村民家门槛。再是存在不深入群众去了解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在落实惠民政策工作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索拿卡要、办事不公等行为,不去听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对干部的反映,不愿去掌握他们的情况,不愿去主动揭盖,能捂就捂,抱着对他们能宽则宽,睁只眼闭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由于当地乡镇党委对他们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放任自由,管理与教育不到位,使一些镇村干部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滑坡,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最后犯下错误。

   二是乡镇政府对财务管理放任没有管好财

   从一些村民信访举报的材料中看,都集中反映村干部在扶贫项目、社会低保、民政救助、惠民资金、水利实施、危房改建、土地征收补贴落实以及村级集体收入等等资金中存在克扣、挤占、挪用、贪污、假公济私、索拿卡要、巧立名目变相侵占等问题。经纪检监察部门进村入户调查核实,发现这些问题体现在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开支不规范、不透明、村务公开不及时或村务公开不真实,镇村干部在为群众办事过程中以权谋私、违反纪律收受群众钱财,弄虚作假等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村民所反映的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已经几年了,为什么还出现如此不堪一击的局面?说明我们乡镇政府在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上有些放任,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对村一级的资金支出没有严格审核,对村干部的发票报账没有严格把关,对一些涉农资金的落实没有建立巡查制度和回访制度,作为一级政府没有主动提前介入村级财务收支监管,没有全面规范制定村集体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对村级资金收支、资产和物资的处置及开发使用过程没有实行全程跟进监督,即使实行了村财乡管也是走走形式,应付了事,而没有从根本上去把关,去监管,没有一整套的严格的村级财务开支审批程序,出现村支部书记一手包揽村级财务开支使用的问题,脱离集体理财的规矩,发生一些村支部书记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的腐败行为。比如,新田县冀村镇一行政村原支部书记朱某长期侵占集体财产,县纪委获悉后对其进行了立案,于2016年3月21日对朱某进行了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并退还非法占有的集体收入。

   三是乡镇纪委执纪监督不力没有管好事

   从调查村民信访举报线索看,一些乡镇纪委没有一整套针对村级财务实施监督检查可行的方案和办法,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对所辖行政村村务决策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检查,没有在各村大的事务决策前采取参与意见征求,没有通过采取民主听证、走访、座谈等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村务决策中乡镇纪委没有派员列席涉及村民利益等重大事项的村务会,没有提前了解掌握村务决策的程序和过程,不能及时对违反决策程序、各种漏洞提出纠正意见,没有硬措施跟踪涉及各项惠民资金的检查落实,即使采取了一些监督措施,也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对村务、党务公开事项没有认真审查相关事项是否及时公开,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对不符合要求或存有异议的,没有及时向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哪些应予以纠正。乡镇纪委在执纪监督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发挥职能作用,监督措施不力、监督手段疲软、监督缺位,反腐败宣传教育声势不大,对村民反映村干部的问题调查核实不深、不细、不全面。没有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镇村干部的提醒意识不强,保护意识不强,使一些镇村干部抱着侥幸心理,在疲软的监督环境中伸出了不该伸的手,犯下了不该犯的错误。

   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任重而道远。“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更不容小视,因为这种腐败他腐蚀了群众的获得感,他剥离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直接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看起来“苍蝇”之贪不起眼,但其祸害无比,必须打压,必须整治、必须零容忍,还群众一个清廉的政治生态环境。(李钟学)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