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召回工作不力的干部是对老百姓负责

发布时间:2016-08-22 17:09:19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帮扶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当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营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资金投入力度空前,并纷纷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要求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此举惠及群众,也涌现不少优秀干部。然而,也有一些下派干部,不尽责不尽心。有的离岗不住村,隔三差五回机关晃悠;有的挂名不出力,只盼服务期满,镀金邀功。诸如此类现象,虽是少数,但影响极坏,群众意见很大。

笔者认为,组织上召回工作不力的干部,既是对老百姓负责,也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负责。众所周知,“召回”历来就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产品质量不过关,负责任的厂家就要召回重修。同理,干部“质量不达标”,负责任的党组织也应该召回问责。干部召回制度打破了“铁饭碗”的传统观念。“工作不称职”,就要“打道回府,闭门思过”。以“干部作不作为、百姓满不满意”为新标准来检验党员干部的“实干能力”,是大势所趋,也体现了我们党对百姓负责,实实在在干工作的决心。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没有责任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驻村扶贫干部召回”制度就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直接关乎到驻村扶贫干部最关心乌纱帽的问题。

“水不惊,鱼不跳”。老百姓不信广告看疗效!在笔者看来,云南省对1117名精准扶贫不履职的干部“召回”训导的做法,全国各地在扶贫脱贫工作上不仅要效仿,而且更要雷霆万钧、上纲上线,坚持标本兼治,要在治本上真下功夫,真正为干部作风戴上了“紧箍咒”,更为惰政干部注入“清醒剂”。(丁凌明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