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新田:给低保开个治“未病”处方

发布时间:2017-05-08 16:09:35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近年来,基层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仍没有得到根本遏制。2016年新田县查处农村低保政策落实中违规违纪典型案件两件。一是石羊镇地头村农村低保不公问题。群众联名举报石羊镇地头村评议农村低保存在搞暗箱操作,不经民主评议,不公示,优亲厚友,施保不公问题;二是龙泉镇挂兰村农村低保不公问题。2016年4月15日新田县民政局组织人员到龙泉镇挂兰村调查核实,对该村现有低保户进行重新评议和公示,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4户16人从4月份开始停发低保金,对原会计谢田初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据统计,全县排查农村低保对象32366人;退出低保1204人,其中因“错保”退出的22人;新增低保对象1046人;因低保违规操作受到问责、处理的村干部1人。
  所谓农村低保,说得通俗些,就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这一点可以说是众人皆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农村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命钱”,也是社会救助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国家落实低保政策本是为了救助最困难的群众,给他们以基本生活保障,是国家践行群众路线、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一项惠民工程,体现了党对困难弱势群众的温暖关怀,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是近年来,一些乡镇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截留挪用、克扣抵扣等现象,特别是“死人保、富人保、关系保、福利保、维稳保”等低保乱象问题是层出不穷,农村低保金成了“唐僧肉”,而真正需要低保政策救助的弱势群体却领不到低保金,让国家的低保政策变了味,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不过大家都知道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区,而低保又是一种非普惠的优惠政策,在农村难免会出现种种评定乱象,而这些乱象会带来一定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部分农村低保评定弄虚作假,使评选低保成了个人或者家族在乡村社会影响力的一种体现,形成不论贫富而争相评选的尴尬局面。这样不仅导致低保政策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也致使在某些地区出现了越是贫困家庭越是难以领取到低保的恶性循环。践行群众路线,落实惠民政策,做实民生工程,就必须把国家的低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让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享受低保。同时,还要惩治低保执行不严的问题,对干部弄虚作假、损公肥私的行为必须严肃惩治,不能让低保成为涉事官员的福利。要建立低保政策管理、运行、监督长效机制,让低保政策做到公开透明,低保评议审核做到阳光操作,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才能让从根本上杜绝违规乱象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要从组织建设、教育培训、文化培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督促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严格基层党员发展程序,把好村支书选拔任用关,村支书的任职应征求纪委的廉政意见,由组织部门备案认可。三是重视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党性党风党纪相关专题教育延伸到基层,将解决基层干部侵犯群众利益、贪腐谋私等作为查找问题、整改落实的重点,纳入专题教育之中。大力宣传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以及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筑牢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四是培育积极健康的基层文化氛围。参照普法工作开展党纪政纪普及宣传,挖掘家训家风、村规民约、德治礼序等乡土传统文化精华,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基层社风民风不断好转。
  中医治病讲究:“治病治根儿”。因此要铲除低保乱象就要在根部发力,靠法律根治。不管是“错保” “漏保”、审查不严还是工作作风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未依法依规办事,才会一点点走偏,远离了低保最初的要求,面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就需要动真格、下重手,对低保乱象起到遏制效果。当然,治病不如治“未病”。低保乱象通过电视问政的方式曝光出来是一件好事,只有找到问题,才能以问题为导向,找到解决的办法,让低保能够真正地成为困难群众的“阳光”。但是,事后算账总比不上事前预防,经常反省、经常对照,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偏移低保初衷。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低保乱象要靠法律根治并非是纸上谈兵,只有真惩治才能对那些心存侥幸者清醒过来,让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不再是雾里看花,碰不得。(新田县民政局 朱建新 宋芳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