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正风反腐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官员遭围猎的案例进入人们的视野。“围猎”已成为滋生腐败新的土壤和温床。如何铲除这一“污染源”,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5月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围猎”一词,本意为“围而猎之”。既然称之为“猎”,就有猎手和猎物之分,猎手是那些想通过被围猎者的权力牟取利益的人,而猎物则是那些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手握权力,可“任性”支配资源,通过腐蚀领导干部、搞权力寻租,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回报,这正是那些不法“猎手”不惜重金去“围猎”领导干部的根本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围猎”的途径有多种,有官商勾结搞利益输送,双方各取所需,直接被“猎杀”的;有通过外围贿赂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朋友、秘书等身边人,从而间接被“猎杀”的;还有像温水煮青蛙似的,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被“猎杀”的;等等。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让利益集团放弃“围猎”,就必须严格规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增强自身的底线、红线和高压线意识,防止其轻易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搞权力寻租,彻底清除“污染源”。一方面要加强监督与制约,用切实可行的“制度笼子”规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全面布控权力运行的风险点,从源头上铲除权力滋生腐败的土壤,让围猎者无“猎”可“围”。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自身要加强党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严管身边人,坚定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不做被“围而猎之”的目标。(江永县纪委 何继锋)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