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都市大力开展村(社区)证明事项清理规范工作,除了婚育证明、经济困难证明、亲属证明等15个必要事项外,95%以上的证明都被取消。日前,李克强总理专门就此事作出批示:“在砍掉各类不必要的证明、为企业和群众减负方面,各地都要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凤凰网4月25日)
2015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未婚时如何证明“未婚”——荒唐的证明》为题,报道了胡女士为将户口从昆明迁至成都,花了8个月时间办理婚育证明的问题。此类“奇葩证明”,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恨。
“每个部门都像‘击鼓传花’一样,结果让老百姓跑断了腿,也滋生了‘跑关系’、‘托门子’的腐败空间。”李克强说。为什么会出现种种证明“你妈是你妈”,证明“未婚是未婚”,证明老人“还活着”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没有从思想上、观念上、作风上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思想要“实”。“实”,就是办事、服务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切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办理证件,不能凭空虚造,也不能故意设置门槛,为老百姓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一贯的宗旨。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却将其丢弃到“九霄云外”,动辄以“文件上就是这么规定的”,“没这个证,我也没办法帮你办事”等理由“阻拦”群众办事。甚至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踢皮球”“耍太极”现象,不仅会让人民群众寒心,而且还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观念要“新”。“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新常态下,政府职能部门要与时俱进,树立“不进则退”的服务观念。绝不能抱着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要有闯劲、拼劲和韧劲,要有工作的魄力、活力和动力,抢字当先,拼字当头,主动出击,大胆作为,自我加压,始终保持加快发展、服务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和政绩。
作风要“正”。良好的工作作风要从“心”开始。党员干部要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出事,宁肯不干事”的消极想法,摆正心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如果面对办事群众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甚至推诿扯皮、尸位素餐,必定会捅下“大篓子”,最终受到法纪的严惩。
为民服务绝不能“击鼓传花”,更不能视同“儿戏”。只有从群众利益出发,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才能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道县纪委宣传部 陈新文)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