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热水器、电冰箱吗?”“你家有多少亩水田、旱地?”“家里的人现在在哪里工作,收入多少?”…… 李再成,祠堂圩镇的专职纪委委员,也是祠堂圩镇蓝屏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员,边唠家常边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回答,在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上打着钩。表内的调查项目包括住房情况、水田面积、收入情况等数十项内容。在进行入户调查时他都会带着两个袋子,一个装着厚厚的已完成调查的评估表,一个装着空表,还有扶贫手册、工作日记和笔等。他一边忙着了解农户家庭情况,一边观察住房装修和家电、农机、交通工具等生活生产设施,以对照评分是否合理。
李再成在填写资料
祠堂圩镇蓝屏村,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距蓝山县县城约30公里,地理位置偏远,全村以农业收入为主,共2664人,其中贫困户74户,贫困人口283人,是贫困村,也是一个集体经济空白村。农忙时节,很多的贫困户白天都要出去劳作,经常会遇到不在家的情况,为了尽快把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掌握清楚,扶贫工作队不得不走很多次回头路,经常利用晚上的7点到10点进行入户调查,而村里的基础设施落后,遇到刮大风、打雷下雨的时候,经常会停电,每当出现这种情况队员们都会自动拿出手机,打开灯光,继续进行调查走访,从不喊苦言累,干劲十足。
晚上走访
唐宇,蓝山县纪委信访室负责人、扶贫工作队队长,在参加蓝屏村的扶贫工作后,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客人,以贫困村为家,很快就适应了环境,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他发现村里的基础设施落后,能够进行机械耕种的田地很少,导致农业难以规模化生产,村民劳动强度很大。针对这种状况,他想尽办法帮助村里争取资金,并落实了“一事一议”项目,修建了三百多米长的机耕道,受惠田地两百多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村集体经济空白的问题,他帮助村里争取到六十千瓦光伏发电的项目,项目占地一千多个平方,总投入48万元,预计年产值六万元到八万元。为了促成这个项目,他不辞辛苦的进行调研,多次召集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寻找合适的场地,筹集启动资金,积极的向上级汇报争取上级支持。在一次调研完回镇里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他骑摩托车淋了一身的雨,着了凉,下午发起了高烧,在镇卫生院打完吊瓶后,同事们都劝他晚上休息一下,但是他不肯,他说“今天调研的收获很大,我要把报告写好,明天好去县里汇报,争取把这个项目拿下来”,那个晚上,他加班到十一点多钟。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蓝山纪检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搞服务、依据村情做工作,真正把扶贫当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履行“忠诚、干净、担当”工作宗旨的阵地。(蓝山县纪委 欧阳琳 雷乐丽)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