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纪委通报了10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典型案例。其中,有领导干部应参加会议109次借口缺席63次,有党员干部审核失职、把关不严,还有城管队长收受“好处费”,有的单位上班时间竟然人员集体缺岗。种种“任性”令人咋舌,淡忘了职责使命,背离了党的宗旨。据悉被通报的党员干部均受到严肃处理,以儆效尤。(7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查处顶风违纪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对党员干部形成了一定震慑作用。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心存侥幸、我行我素,严重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党性的退化和缺失,淡忘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没有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以及纪律约束之外。笔者认为,有效防止为官者“任性”,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意识。
思想上必须守住“底线”。“底线”就是做人的“脊梁骨”、良心的“定盘星”、干事的“基准点”。为官一时,做人一世。领导干部做人不越底线,不仅是担心被群众“戳脊梁骨”,更是一生坚守的品德、声誉和操守。正所谓“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欲而及于祸”,党员干部思想上一旦“任性”,心中就会无纪无戒无惧,政治纪律立马松懈,就会丢掉规矩戒尺,容易腐化变质,拧不紧思想“保险栓”,权力就如“脱缰野马”,任性撒野,一发而不可收拾。身为党员干部,免不了会偶尔说错话、办错事,但一定不能说假话、办坏事;可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一定不能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也不能整天萎靡不振、混日子过,贪图享受、穷奢极欲,更不能以权谋私、巧取豪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官商交往”的底线就是“要相敬如宾,不要勾肩搭背”。不然,一旦突破了“底线”,就等于做人。
行动上必须不越“红线”。“红线”即党纪条规,是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杠杠”,是交规中禁止通行的“红灯”,不可触碰的带电“高压线”。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讲不讲规矩,守不守纪律,是检验公民、党员干部任不任性的试金石。中央及各地各部门早有严格规定,在“四风”问题上,绝不能搞变通、作选择、打“擦边球”,绝不能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绝不可自由散漫、恣意妄为,在纪律规矩面前,任何时候都要自觉遵守“刚性”约束,而不是“任性”无拘,否则,就是作茧自缚,迟早会“栽大跟头”。当下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特别“任性”,手握“探照灯”、“显微镜”,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目无纪律规矩,毫无戒惧之心;更有“任性”者,把自己凌驾于纪律规矩之上,为所欲为,岂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善始不得善终。古语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不守纪律、不讲规矩,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不良习惯,举手投足不经意间就会“任性”,从而导致言行失当、失范、失控、失节,最终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作风上必须树牢“天线”。“天线”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犹如人生的“方向标”“导航仪”“坐标点”,有了它,党员干部就会知道为什么干、明白干什么、懂得怎样干,不会致盲迷途,不会偏离航向,不会莽撞蛮干。理想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的灵魂,是抵制各种诱惑、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是精神上的“钙”,是“根”,是“本”。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就能挺起脊梁骨;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案例中这些被党纪处分的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子上就在于理想缺失、信念动摇,脱离了根本、远离了原点、背离了初心。党员干部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各种风险和考验面前站稳脚跟,拧紧欲望“阀门”,始终做到心不为物所役,行不为名所累。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党性”,要“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防微杜渐,坚决消除产生腐败的温床,让“为官任性”不再有滋生土壤。(江永县 周苏芬)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