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到晚忙材料,扶贫岂能靠填表?7月中旬,非常炎热的一天,中部某省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八九个小伙子赤膊上阵,背对着镜头挤在一间办公室里,每个人旁边都堆了厚厚的一沓材料,每个人的后背上被戏谑地PS了四个字“精准填表”,下面的大标题是“酷热的天气阻挡不了扶贫的脚步”。这位第一书记告诉我,这是他们那里一个贫困村的干部在停电的情况下,仍在集中“攻坚”填表的场景。《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1日 17 版)
党中央作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要决策,到了地方却变成了层层填表、数字脱贫。有的地方把落实工作“眼往上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做足做够表格、数据、汇报等工作去迎接检查,而实际中没有给贫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把扶贫工作“胡拼”,以蒙混检查考核监督过关。
在这些地方扶贫领域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识贫不准、帮扶不力、措施不够、能力不足等可以整改到位的问题,而是严重的违反“四风”的问题。用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突显扶贫工作的成效,群众没有任何获得感,社会反响非常大。理应对“表格化”、“数据化”等虚化的扶贫模式进行通报批评,把扶贫的主要力量用于实在管用的帮扶脱贫致富工作中。
打赢扶贫攻坚仗,“胡拼”应付上级不应该主张,“糊弄”贫困对象更不行,否则会挫伤扶贫队成员的积极性,造成劳财伤民、影响整个大局。
扶贫工作要求“真”。扶贫工作要突出真扶贫、扶真贫,联系单位帮扶人和扶贫对象要一一对应,一一对接。要按照“三走遍三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谁扶的”和“扶谁的”对象清楚,“怎么扶”和“扶什么”套路明白,最后达到帮扶人目标准确,扶贫对象对脱贫计划步骤一致、有章可循。
扶贫工作要求“实”。帮扶措施要到位,要经过调研后把准脉搏,找准致贫原因,理顺当前矛盾,关键做好怎么帮扶贫困对象文章。要依据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缺少资金的如何盘活资金?缺少技术的如何输送技术?要兜底的如何协调社会保障?依人、依地、依时施策谋划,做到切实可行,真实管用,才能让贫困户走出贫困、真实脱贫。
扶贫工作要求“效”。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在2020年完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必须大力融合社会资源,积极应用创新技术,认真做出规划、列出清单,对照时间表、聚焦“主战场”、组建好队伍,坚持精准对接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如期全部脱贫。(道县纪委 周林)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