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个怎么劳烦领导亲自动手了!”“哟,领导您亲自来了!”在平时的工作中,免不了经常听到这样的恭维话,但是,仔细思考,何来“亲自”一说呢?从“亲自”一词的使用上,或可一斑窥豹。领导需要的是带头执行、身先士卒,而不是做点分内之事,却不接地气的“高高在上”。
“亲自”一词本身可褒可贬,比如党风廉政建设的“四个亲自”,即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这样的“亲自”是突出主体责任。而当用来述说某些领导干部言行时,味道却是变了。原因就是在于,领导干部的做事不愿意躬行。比如日常工作、下乡考察等,本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义务,作为领导干部更应主动带头,但有的领导干部将此视为不该自己动手,干事过程中,明明可以自己来,偏要下属动手,久而久之便成了“亲自”。
作为领导干部,不要忘了,党和人民赋予领导干部权力,是为了更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好这份权力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所在。在我看来,领导干部要去除“亲自”观,一是要把决策落实为行动。破除“领导只要做决策,执行是下属的事”这种观念,一个好的领导不仅应当是科学的决策者,更应当是一个能推动决策不折不扣加以落实的坚定行为体。二是把责任强化为担当。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里雅指出:“你在哪个位置,就应该热爱这个位置,因为这里就是你发展的起点。”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无论身处哪个部门,哪个职位,都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不畏艰难险阻,不计部门和个人得失,把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完成好。三把时间深化到效率。注重效率,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的干事方法,加大亲自办事力度 ,提高把握政策的领悟力,把政策把握准,把内涵吃得透,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谋得准,强化时间观念,提升工作的整体效率。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员领导干部更需要重视自身作风建设,处处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要带头“亲自”抓,“亲自”干,才能真正抓出实效,干出成效。同样,领导干部的身边人,不妨少一些类似“亲自”的恭维,多一分真挚的提醒,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证明自己,也避免让领导干部在甜言蜜语中迷失自我。(道县纪委 钟治军)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