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冷水滩区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旗帜鲜明、领导有力,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责、常抓常管,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聚焦主业、从严执纪,各级各部门抓铁有痕、正风肃纪深入推进,踏石留印、“两个责任”落地落实,久久为功、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攻坚克难、体制改革善作善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铁拳”惩腐,锻造正风肃纪“新利剑”。认真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入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农村危房改造、扶贫领域和违规涉矿等专项整治,从严从重查处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立案查处违纪案件110件,党政纪处分112人次,其中乡科级17人,开除党籍13人,开除公职7人,留党察看11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坚决查办林业局、农业开发办系列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窝案等大要案件,退还群资金72.55万元,追缴资金177.86万元。第二种形态、第三种形态和第四种形态处理人数分别为82人23人7人。按期办结纪检监察信访件262件次,其中中央、省、市纪委转交办件79件。认真学习贯彻《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十不准”要求,查纠安全隐患28个,实现办案人员零违纪、办案安全零事故。
“铁肩”担责,形成党内监督“新常态”。完善和落实责任清单、签字背书、责任报告、约谈函询、检查考核等责任传导制度,追究主体责任46人次、监督责任14人次,各级党员干部“两个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全区上下全面从严治党氛围日渐形成。认真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较好地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党内监督制度。狠抓村(社)两委换届风气监督,取消216名村(社)两委委员初步候选人提名,严肃查处违反村居两委换届纪律案件3件、19人次。干部任用、评先评优、村社两委换届等廉政审查2152人次,92名科级干部向区纪委报告婚丧喜庆事宜和出国境等个人重大事项。
“铁手”锤炼,培育拒腐防变“新免疫”。全区各级领导与下属人员开展廉政谈话6760人次,各级纪检组织开展约谈函询和提醒谈话217人次,推动咬耳扯袖常态化。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学习党纪条规和廉政要求已成铁定议题。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预防警示教育,全区组织党纪条规讲课32场次、考试14场次,观看警示电影、电教片162场次,发放廉政书籍6492册,发送廉政短信13250条,组织廉政培训420人次,报送各类纪检监察信息1290条次,打造廉政文化示范基地5个,开展扶贫攻坚纪律宣传2130条次,处置涉冷反腐舆情47条次。近2万人关注“三湘风纪”和“清廉永州”微信公众号,冷水滩手机报每天向近3万民党员干部(含非公职人员党员)宣传党风廉政知识。
“铁腕”治乱,推进干部作风“新转变”。以政务环境治理和“纠‘四风’、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为切入点,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推进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好转。组织扶贫攻坚、抗洪救灾、“八大会战”、“千名干部下基层”、落实“禁酒令”等专项检查103次,232人违反作风建设规定被问责处理,其中党政负责人51人次,126人被扣发绩效考核奖金,整治“车轮腐败”问题3人,查处涉赌涉毒党员干部13人。清理整顿财政供养人员从事经商办企业177人,撤销临时机构47个,486个单位(含二级机构)11377公职人员参加涉矿整治,5人主动申报并按要求清退。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督”,按照省市要求并网公示180项,建立清廉蔡市等15个乡镇(街道)微信公众号,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更加规范。建立和完善《冷水滩区临时机构管理办法》《冷水滩区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规定20余个。
“铁面”改革,激发纪检队伍“新活力”。建立区委巡察工作制度,组建区委巡察办和4个巡察组,完成2轮专项巡查,发现问题216个、已经整改落实207个,移交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47个、立案21件、党政纪处分22人次。扎实推进20个乡镇、街道纪委标准化建设,人员配备100%,经费保障充足,设备更新完善,办公办案条件显著改善,实现“人、财、物、事”运转协调。新设立13个区纪委派驻纪检组,通过派驻、授权和归口监督,实现对105个单位的监督全覆盖。按要求组建第一届区监察委员会,人员转隶和设备、案件线索移交实现无缝对接。从严内部监督管理,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522人次,28名纪检干部被问责,1名乡镇纪委书记工作不在状态被免职调整岗位,区委调整纪检监察干部60余人次,提拔、重用30余人次。建立担当负责新机制,出台《冷水滩区鼓励改革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暂行办法》等10余个制度规定为实干者“撑腰鼓劲”,为3名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敢于挑重担的干部给予减责免责,为32名党员干部澄清不实举报。(李文龙)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