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阐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强调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干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广大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理想和信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批又一批、一届又一届地持续奋斗。“功成不必在我”,意味着承前启后、接力奋斗,不去计较成功实现目标后功劳归谁,是以“小我”服从“大我”。只要坚守“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一心一意埋头干事,就一定会赢得百姓称赞、领导认可、下属信服。倘若满脑子盘算“小九九”,只为把名字刻于政绩而谋事,施政方向必然会走偏,甚至误入歧途跌入万丈深渊。
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襟。“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等九年。”很多工作都是基础性、铺垫性、长远性的,需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虽然这些工作难以在任期内体现显绩,但必须要有乐为后人做铺垫的境界和胸襟,甘做基础工作,甘抓未成之事,甘当基石阶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终有一天,人民和历史都会铭记。倘若只是处心积虑在地方刻政绩,不注重基础工作,注定会事与愿违,最终人去楼空,什么也不会留下。
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毅力和恒心。《尚书》有言:政贵有恒。为官一任,必须要有毅力和恒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坚持久久为功、聚沙成塔,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从长远进行考虑,从全局进行谋划,从科学进行施策,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为人民谋福祉。倘若“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其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既损害了个人形象,又劳民伤财影响地方长远发展。
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奋斗和担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官一任,决不能消极、怠政、不作为,做“甩手掌柜”。要敢于担当负责,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竭尽全力推进改革、推动发展。特别要敢于直面一切艰巨任务,在困难面前不回避、在矛盾面前不绕道、在风险面前不躲闪,勇于迎难而上啃硬骨头、打硬仗、解难题。倘若遇事而躲、遇难而退,只会使发展越来越慢、矛盾越积越深、民怨越积越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政绩观,多做为民之事、惠民之事,就一定会被人民看在眼里、刻于心底,久久不能忘怀。(道县纪委 龚培梁)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