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形式主义加班”暴露功利的政绩观

发布时间:2019-05-27 16:18:31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廖彬森阅读更多

  “如果领导晚上8点走,你要等到他出办公室的一刻,看见的是你在读文件或者敲键盘的画面。”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5月17日《半月谈》)

  一些常见的“劳模典范”会在朋友圈发各种各样加班的动态“都到凌晨了还在单位加班写报告,掉头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终于做完了,吃一波夜宵奖励自己……”加班动态是发出来了,但最终的工作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些单位的干部吐槽,地方形式主义问题严峻。这不是大家不愿意贯彻中央精神,也不是热衷形式主义,而是说起来都懂道理,做起来似乎又不无道理。坐班不做事、加班先晒图、领导不走我不走、台灯为领导而开等现象。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秀”,也欺骗领导的“秀”。然而,极为讽刺的是,“形式主义加班”竟在领导心中留下好印象,成为在公开场合被表扬的“资本”。这不仅助长“形式主义加班”,还造成一种不公平的状态,丑化党员干部形象,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党员干部的工作实绩、工作成效本应该让考核来决定,然而在不少地方,考核要么存在不精准科学的地方,要么存在领导意志。一个干部的工作成绩,更多的时候还是领导说了算,领导对某个人有好印象,对其评价高,其在考核评估中就占有“绝对优势”,进而影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这就给“形式主义加班”提供了良好发展的“温床”,让心存“功利主义政绩观”的干部有机可图。

  遏制“形式主义加班”,关键在与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考核导向,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一方面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多听听“群众声音”,杜绝“跟着感觉走”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让真正干事者的付出与回报相匹配。党员干部也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一味把加班加点等同于爱岗敬业、“流血”奉献。党员干部要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脚踏实地、勤勉工作,不能在工作形式上“走捷径”。领导干部要关爱脚踏实地的工作者,多倡导劳逸结合,加班与否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避免形式主义。

  说到底,干部“功利的政绩观”,是“个人主义”、“形式主义”作祟。以“功利心”干事业,短时间“效果”显著,但往往是“自欺欺人”,“有花无果”,使许多工作“看似无限光明,实则华而不实”,最后成为集体的“包袱”、群众的“笑柄”。党员干部要跳出“功利主义政绩观”,转变心境,达到“功成不必在我”的心境,真正做到“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所以说,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才会创造更多的实绩、实功。

  (零陵区纪委监委 廖彬森)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廖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