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从“择地而行”护“新鞋”到“不复顾惜”

发布时间:2018-05-23 10:45:19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明朝张翰的《松窗梦语》,里面记载着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张澣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 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澣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轿夫从“择地而行”护“新鞋”到“不复顾惜”,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道理,人在没有犯错误之时,会很小心地规避各种风险,但是一旦犯了第一次错误之后,就会放弃自己多年的坚守,不再注重自己的修养,不再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再考虑自己的未来,就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无所谓”发展为“无所畏”,最后“鞋子”尽湿。这也告诫人们:一定要慎初、慎始,防微杜渐,洁身自好。
 
  由轿夫从“择地而行”到“不复顾惜”的变化,不由得使人想起贪官的蜕变过程。那些“落马”者,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好处”时,尚能在是与非中“择地而行”,还要掂量掂量这玩意儿“烫”手不?当他们或壮着胆儿,或不经意之间,或侥幸而为之,趟了第一次“水”以后,也就“不复顾惜”了。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一步步“不复顾惜”地走下去!东窗事发前,他们都心存这样的侥幸心理:“水”已经趟了,一次是“死”,两次是“死”,三次也是“死”,反正都是“死”,随他去吧,抓住了算我倒霉,抓不住的话,我就捞个大便宜。到头来,他们的“水”越趟越“浑”,越趟越“深”,也就上不了“岸”了,当然也就更加“不复顾惜”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近几年来,“不复顾惜”的趟水者纷纷落马,就是最好的例证。江苏省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周兴阳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50余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据媒体报道,周兴阳在忏悔录中坦陈,“记得第一次收了项目开发商送的5万元现金,我的心里又喜又怕,喜的是,这钱来得真容易……”他认为在整个项目的推进中他最辛苦,得到利益也是应该的。在这种错误思想的驱使下,贪婪战胜了理智的周兴阳,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这笔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陷入了腐败的泥潭。
 
  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生有很多第一次,但有些“第一次”永远不能再来一次。第一次吃请、第一次送礼、第一次说情……“第一次”是第一道防线,如果被突破了,就可能一步错步步错。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慎初、慎微、慎独;在面对“泥泞之路”时要护好“新鞋”;面对各种诱惑和围猎时,多对照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把住“每一次”,守好“每一关”,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善始善终,才不至于留下“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的遗憾!(新田县骥村镇纪委 唐 剑)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