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农委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王于泽等5人,在扶贫项目验收中收受红包,致使不合格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受到党内警告、行政记过等处分……”近日,重庆市南川区纪委监委通报的一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脱贫攻坚是当前重点工作之一,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南川区纪委监委在调查此案时发现,该扶贫项目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不仅验收人员在验收时收受红包,项目本身在申报时就存在不少问题……
经安排,该项目由兼任天水村第一书记的时任区农委政策法规科科长杨军等4人共同组织实施。项目要求栽植象牙桃300亩,每亩栽植桃苗50株,共计栽植1.5万株,预计总投资32.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20万元。
因为为群众争来了增收产业项目,开始大家干劲十足。后来,有人犯了嘀咕:“现在项目都申请下来了,只要到时能‘应付’验收,就可以拿到补助款了,没必要这么认真。”项目进度因此也就慢了下来。
2016年,验收组一行5人到古花镇象牙桃扶贫项目验收时,组长王于泽直接指出:“面积不足,种植数量不够。”随后下达整改通知,要求整改合格后再验收。由于疏于管理,象牙桃项目出现偷苗、死苗现象,栽种面积不增反降。
眼见再次验收的时间将近,有人就打起了出“攻关、走过场”的“歪主意”。于是编造了假资料;通过对验收人员“攻关”
使其收受2500元红包。“缺斤少两”的项目被顺利签署为“合格”,该合作社也顺利拿到20万元补助资金。
十九大报告提出,脱贫攻坚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不仅为未来的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产业扶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治理模式,符合中国扶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全球贫困治理体系的发展演进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减贫手段。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时刻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要善用手中权力,以群众的利益为先,民生工程办好了,老百姓就心齐气顺劲足,党和政府的威信就高;如果民生工程注水、掺假,就不仅难以赢得喝彩,还会让“民心工程”伤了民心。这种现象值得各级政府深刻反思。
莫让“民心工程”伤了民心
首先,要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观念。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次,要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与部门问责制度。对施工中的资金流向进行严密的监控,避免资金的不当使用。同时对出现民生工程缩水、走样的上级领导及机关要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使腐败工程扼杀在摇篮里。
最后,严把三道关,确保民生工程质量。一是群众跟踪,确定几名群众“信得过”的村民担任监督员,全天候的现场跟踪监督。二是定期检查,县、镇、村项目领导小组每周到项目地现场,对照招投标合同监督检查。三是借力把关,聘请有资质的质量监理单位,对施工工艺、专业技术、工程进度等方面进行专业监理。
(新田县骥村镇纪委 唐 剑)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