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办公室吧?可以下楼了!”司机赵哥的电话就是出发下乡办案的命令,我赶紧拎起文件包下楼,瞄一眼手机:14时45分,比原定时间提前了15分钟。
“我们现在是去新圩镇,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核实肖某违规侵占退耕还林补贴的事情,我们分两组……”,车子刚发动,带队的成主任就开始布置分工,强调注意事项。
烈日下,一台车,六个人,朝着30公里外的目的地疾驰。车上的前辈们知无不言地分享着过去的办案经验,我和2名坐在后排的青年纪检干部在认真“听课”的同时,不忘相互传阅有关案件资料,为接下来如何询问相关证人储备知识、打好腹稿。
“说好的三点半,分秒不差啊!三个证人也已经到了。”三十多分钟的车程转瞬即到,我们刚下车,镇纪委的同志就迎了过来。
“那我们就按照之前的分组,开工吧!”我跟着成主任和小蹇走进镇纪委办公室,另一组去了隔壁纪委书记室。
由于三名知情人均为年过半百、文化程度较低、方言见长的农民,使得几个外地籍的年轻同事对于他们所说的话一知半解,对于方言中的人名、地名、时间点更是一头雾水。
无奈之下,我的几个年轻同事只能在老纪检们手把手教学中,通过咬文嚼字、手写、比划等方式,反复推敲,再三确认无误后,才挤牙膏式地在电脑中制作问话笔录。
时间,对于“一头扎进问话中就无法自拔”的我们来说,就是电脑屏幕右下角“秒变”的数字。
“呀哈,六点半了!”“没有吧?就六点半了吗?”“对哦,确实六点多了。”我们三个组员一笑而过,继续围绕有关案件细节向证人求证。
最后一个询问证人是64岁的老村主任,他带着老花镜反复翻阅我们打印出来的几页纸质笔录。差不多15分钟后,老村主任才满意地在笔录上签字确认。我看了看电脑上的时间:20时03分。
“之前问你们来了没,你们说快了快了,让我等了这么久,现在这么迟了也让你们等哈才!”镇食堂的阿姨见到“姗姗来迟”的我们,一边跟镇纪委的同志抱怨,一边麻利地热起菜来。
“不好意思啊,让你们也一起忙到现在才吃完晚饭。”早就饥肠辘辘的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填饱肚子后,跟镇里的同志告别,启程返回县城。
“都是为了工作,慢走啊!”
“不能慢走了,这么晚了,我们要快点走了!再不走,就要被你们嫌弃了。”
“哈哈哈……”,成主任一句幽默的话语引起大家的开怀大笑,忙碌一天的疲倦也随之烟消云散。
在同事们的眼里,晚餐迟到早就是工作的常态,而迟到的晚餐同样可以吃的得唇齿留香。
我想:忠诚、干净、担当,从来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成千上万的纪检监察人通过长时间严于律己的自我约束和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点点滴滴塑造起来的精神丰碑,并一直指引着大家在监督执纪执法的征程中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蓝山县纪委 李炜 编辑:雅楠)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