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永州市华森混凝土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是蓝山县唯一的一家商品混凝土搅拌公司,同时也是一家野心十足的公司。虽然吃着独食,但他们并不满足,一心想着如何进一步提高商品混凝土的销售额。
此前,根据有关规定,农村市场并没有列入禁止使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范围。2012年,华森公司董事长蒋某再次找到时任蓝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谭平玉,提出把禁止城区建筑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范围从县城扩大到全县。
永州市纪委市监委该案审查调查人员:“虽然是以政府的名义下发,主要还是城建小组首先形成了这个东西到政府,这边的领导最后以政府办的名义下发的,谭平玉他们这三个领导在里面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就这样,华森公司上下其手,迅速垄断了全县范围内的商品混凝土供应,暴利滚滚而来。同时,华森公司还肆意抬高价格。每吨商品混凝土,平均市场售价是200多元,但华森公司的定价就高出100元。蓝山县的买家发现这个问题后,纷纷跑到隔壁县去买。可是,麻烦又来了。
永州市纪委市监委该案审查调查人员:“他们(华森公司)知道以后,就叫社会上的那种烂仔,去堵这些运混凝土的车,然后就发生了纠纷。还到这些相近的镇县去谈判,要求不准越界。所以整个蓝山的市场使用的购买者,对这个意见都很大。”
在华森公司的层层封锁下,依然有人从隔壁县运回了低价的商品混凝土。然而,华森公司的幕后老板们自有对策。
永州市纪委市监委该案审查调查人员:“利用质监站的质监权力,对于不使用华森公司混凝土的这些建筑,他就去搞抽检。不管你是现场拌的也好,还是从其他地方偷偷运进来的也好,反正只要不使用他的,他就说不合格,不合格就要进行处罚,而且还要进行返工,返工的时候就必须要使用华森的。”
就这样,华森公司在蓝山县的商品混凝土市场形成了绝对的垄断经营。很快,公司就开始盈利。2013年,华森公司拿出200万元进行分红。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各地商品混凝土搅拌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发芽,只有蓝山县独独只有华森一家。
永州市纪委市监委该案审查调查人员:“市里面就要求必须要打破这个独家经营,县委书记当时就提出,旁边都有五六家,多的七八家的都有,所以蓝山最后也是招标增加的两家。”
2015年下半年,蓝山县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了两家公司。可是,有人要来“分蛋糕”,华森公司坐不住了。
永州市纪委市监委该案审查调查人员:“华森的老板蒋某,他认为那两个混凝土有限公司触动了他的利益了。多了两家,他的利润肯定相对来说要少一些。”
事实上,这两家公司都过得不如意。上一集说到的蓝山县鼎盛混凝土有限公司三年还没有拿到生产许可证。另外一家鑫湘混凝土有限公司虽然开工营运了,但也是连连亏损。
鑫湘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某:“祁阳(在蓝山县经营)的朋友他是亏了,亏了就不愿意做了,就转给我们了。但我们是本地人,不可能亏损就跑人啊,我总要坚持下去啊。后期注资进去后,还是想把市场做好。”
2018年1月,由于华森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矛盾不断,蒋某以4200万元的价格竞得公司所有股份,扣除他个人的股份和80万元预留税款,最后分给其他股东的还有3千多万元。谭平玉从入股到退股六年多时间,违规获利439.3万元,实际到手现金293万元。
对于蓝山县领导干部投资入股企业这一现象,早在2016年,省委巡视组巡视蓝山期间,就提出过整改要求。但华森公司幕后的几个领导干部,没有一个主动进行整改。
永州市纪委市监委该案审查调查人员:“因为是一开始就不在他们名下,所以就不存在进行整改。”
接受采访时,提到此案案情,永州市纪委监委两名主办人员都用到了“触目惊心”四个字。
永州市纪委市监委该案审查调查人员:“原始投资不多,但是收益有这么大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翻了十几个倍。而且他们都觉得这个是理所当然的,觉得我投了资我有收益,这个就是我应得的。我们不指出,这个是属于严重违反廉洁纪律的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不以为然。你说他们不知道吗?他一开始的时候,就把股东的名字写成了他自己的亲属。他知道这个是违规,但是他偏偏要以身试纪、以身试法。在利益的刺激下面不顾法纪、不顾规矩。”
一个官员滥用职权对当地政治生态的破坏就很大,何况整个城建系统的官员联合起来集体滥用职权,破坏力度堪比飓风过境。
永州市纪委市监委该案审查调查人员:“职权滥用的后果甚至比一般的贪贿行为要严重。这么多年蓝山的工程老板都是怨声载道,但是谁敢说什么?你敢提出来,你的公司肯定就不能够让你顺利的搞下去,到后面你还得求,为什么?他们有这方面的权力能够制约你的发展。所以说,这就是个为私利而滥用职权的一个最典型案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谭平玉在蓝山的的影响力还远不止这点。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