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莫让“微腐败”啃食群众获得感

发布时间:2018-10-10 09:10:24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据永州廉政网报道,市纪委市监委通报了3起扶贫领域优亲厚友问题典型案例:

  2015年,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文武冲村党支部委员李日宾在担任原黄河村村主任期间,在扶贫工作中违规将其家人纳为贫困户,并在清理“四类人员”过程中,私自篡改贫困户清理花名册信息上报,致使其家人未被清理。

  2013年,江华县沱江镇先锋村主任蒋平娥在任原桥头铺镇上刘家塘村主任期间,在危房改造工作将危房改造户的补助资金8000元分配给其2户未成功申报危改项目的亲戚。

  2012年,零陵区大庆坪乡塘边村党支部书记杨荞在任塘边村秘书期间,不正确履行职责,为其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亲戚申报危房改造项目。李日宾、蒋平娥、杨荞分别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处分。

  随着脱贫进入攻坚阶段,从中央到地方,投入到扶贫领域的项目越来越多、资金越来越大,成为了“蝇贪”们眼中的“唐僧肉”。有的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有的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有的到处伸手,连百姓“救命钱”都不放过。“‘老虎’离得太远,‘苍蝇’每天扑面”,倾听这样的呼声就可以明白,人民群众对身边腐败的感受何等痛切,解决基层贪腐问题又是何等迫切。从曝光的“小官巨贪”到基层窝案串案,无不警示我们,“微腐败”也会成为“大祸害”。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严重侵蚀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

  俗话说“村官不是官,硬扛半边天”,村官再小也是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虽小,但往往在各种惠农补贴、扶贫济困、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支配权和主动权,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这些“微权力”就容易引发“微腐败”。“蝇贪”虽小,关系民心向背;基层虽低,事关执政之基。只有严查“微腐败”,守护好困难群众“奶酪”,才能让贫困群众感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首先,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要关注重点人,紧盯与群众联系紧密、权力集中的基层干部,包括农村、社区,执法和窗口部门的干部;紧盯重点领域,严查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问题,以及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工程建设和惠农资金等领域强占掠夺、贪污贿赂、挪用等问题线索。

  其次,要畅通渠道、深挖线索。继续发挥好来访、来信、网络、电话等传统举报平台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在相关媒体开辟专栏,公布受理举报范围、方式。纪检监察干部开展专项巡查,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走村入户积极主动收集扶贫领域“微腐败”线索。拓宽问题线索收集渠道。注重从网络舆情、审计、巡察中发现、收集问题线索,建立相关的线索通报机制。各级各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架起群众监督的“探头”,鼓励群众大胆举报,让群众身边的腐败分子闻风丧胆、无处可藏。

  最后,要严查快办、及时曝光。对农村“微腐败”的问题线索,纪检监察机关要优先受理、优先处置,确保不漏一件。坚决防止线索处置避重就轻,量纪处理偏轻偏软等问题。要把惩治“微腐败”,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一齐发力。对典型案件,要适时通报曝光,既震慑贪念,又振奋人心。(新田团县委)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