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莫让“弄虚作假”砸了自己的脚

发布时间:2018-12-24 11:40:57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2015年,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原老君村党支部书记谢先雄、村委会主任蒋运伟、村秘书曾纪新、村妇女主任曾爱菊、村民兵营长刘斌清(非中共党员)共同通过虚报养殖户骗取产业扶贫项目补助资金18.3万元并私分其中8.5万元。2018年3月,谢先雄、蒋运伟、曾纪新、曾爱菊均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人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各类项目资金有效向基层扶贫一线倾斜,为脱贫攻坚持续打通“最后一公里”,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各级纪检监察也加大了对基层一线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但是在严厉的“高压”政治生态环境下,仍然存在少数村干部拿扶贫“救命钱”不当一回事,瞒天过海兜入自己腰包,伤害的是群众的感情,损害的是党委政府的威信,最终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

  基层“村官”腐败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在执纪监督上,也暴露出了基层班子建设上存在的短板,文中开头原老君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不仅是我们基层干部对党纪党规认知缺憾或者说是顶风作案,但同时我们当地的纪检部门在监管上、我们群众在监督上也存在不少漏洞。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最基层的组织广大农村一线,村两委干部就起着“车头”作用,如何把“车头”建设得更适应新常态化基层工作,打造直面群众的廉洁干部队伍,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发挥议事“参谋”作用。村民议事会是当前创新村级治理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彻底补齐了村级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重大事务主要干部说了算的短板存在,汇集了各议事成员的个人智慧,杜绝了村主要干部“一支笔”、“一言堂”不合理现象。村级资金用在了“刀刃”上,项目建设用在了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上,大小事务让非村干部共同参与,有效调动群众献计献策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形成干事创业合力。

  二是发挥监督“探头”作用。近些年,随着反腐败工作向基层进一步延伸推进,基层执纪监督在创新上也取得了不少成就,比如某地e监督平台、微信平台等网络监督推广使用,不仅让在家里务农的群众知晓村里事务内容,也能让远在外地务工的群众了解到村级的账务和公益事业发展,这样让村级财务、村级大小事项都能“暴露”在群众的视野下。一方面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提高了满意度,另一方面避免基层干部走上人生歪路,这是执纪监督发挥“探头”斩断了“贪腐之手”,归根结底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三是发挥教育“导向”作用。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这一块,我们要通过党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教育片,警示和引导党员干部对照检查、深刻反思、引以为戒,让党员干部当明白人,做明白事,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正确的方向,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层干部时刻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事情做扎实,这样才能树立好威信,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清朝廉吏于成龙道:“天下之祸,莫大于不足。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作为服务于最基层一线的村干部,在为民事业服务上始终要出于公心,切莫因一时利欲熏心走上“歧路”。 (通讯员:王承贵)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