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中共陕西省委批准,陕西省纪委监委对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史敏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史敏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宗旨意识淡漠,毫无党性原则和组织观念,腐化变质、玩物丧志,利用掌管“钱袋子”之机大搞权力寻租,使公权力沦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为本人和亲属攫取经济利益,其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并涉嫌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应予严肃处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23日)
从上述信息可以得知,涉案人手中掌握着公权,但却让手中的公权力沦为了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损害了党和群众的利益,自身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要切实改进作风,就必须正确处理公私问题,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十八大后,党和政府为有效制约和监督公权力的规范行使,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制度的牢笼越扎越紧,可为何仍有不少腐败分子敢于顶风作案?
其中的缘由无外乎监督力度不够大、渠道不够广泛,权利过于集中,反腐力度不够持续,贪官的隐蔽性、反侦察能力不断提高等。如何将腐败的土壤彻底清除,让“公权力”真正姓“公”,真正为人民服务。
权力应当是有边界的,滥用权力,既有主观上的越界妄为,也有权力边界模糊、监督约束不力等客观因素。那些“戴着政府帽子、拿着企业票子、坐着协会轿子”的人,往往打着一己私利的小九九,钻着制度规则的空子,在以权谋私的歧途中越滑越远。不受约束的权力一旦脱缰狂奔,就会搅乱原有的社会关系、公共秩序,甚至操控资源的分配、利益的流向。这样一来,一些干部凭借手中权力搞通吃,一些企业和协会借助权力去牟利,如此生态,必然滋生腐败、败坏风气。
老虎”败坏纲纪,“苍蝇”污染风气。不让助“老虎”为虐的“苍蝇”蒙混过关,不让“得了腐败好处”的人“白得好处”,而该让他们得到应有的经济清算和政治规矩。这既是还人民一个公道,也是还法纪刚性一个公道。如果让那些见了好处寻缝猛钻、见事不妙鞋底抹油的“苍蝇”逍遥法外,等于是纵容他们再瞅机会、再找缝隙“下蛆”,也等于在给群众“雪亮的眼睛”点眼药,给党和人民事业、社会政治生态埋下随时都可能发病的隐患。因此,这里既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加以关注,更需要精准靶向,放点实招、来点狠招、见诸实效。至少,不要让这种“病人”再呆滞在岗位上瘟疫党健康肌体、破坏权力生态环境。
所谓“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科学定位权力、严格约束权力,使其在法治框架内规范运行,政治文明就有了新的生长点,我们就能朝着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国家的目标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尽管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但人民群众在期待,社会公义在期待。所以这势在必行。
(零陵区纪委监委 廖彬森)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