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莫让政务新媒体“求粉”变了味

发布时间:2019-04-26 08:27:22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规定,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如果出现存在购买“粉丝”等弄虚作假行为,将被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这一举措无疑给屡禁不止的“僵尸粉” 网站打了一针“清醒剂”,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叫好。

  政务新媒体作为时下流行的宣传手段,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为拉近与群众距离,做到更好的服务群众,创新性地利用政务新媒体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本应值得肯定。

  但是少数政务新媒体有的 “只建不管”,只是为了迎合上级要求,长期“零发稿”,处于“罢工”状态;有的发布信息不认真、不严肃,对网友的咨询回复敷衍了事,甚至出现“雷人雷语”;还有的内容枯燥、缺乏实际的服务功能和吸引力。这些原因都导致粉丝数量“寥寥无几”,让主管部门脸上无光。本想打造一个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却“火”不起来,不少地方政府打起了“粉丝”的歪主意。或购买“粉丝”,或强制要求干部职工关注,粉丝数量虽然上去了,却徒有其表,疏于管理和运营的问题仍然存在,整个新媒体死气沉沉,上面躺满了“僵尸粉”。

  政务新媒体“求粉”怎会“变了味”?笔者认为,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确,意图通过新媒体“粉丝”数上虚妄的数字为自己挣“面子”。用文件、会议三令五申向下属单位强行加码,将关注政务新媒体列入年终考核事项,强制要求各单位干部职工关注,用考核“威逼利诱”为自己的政绩“涨粉”。另一方面是考核机制不合理,不看实际传播效果,却以数据论英雄,给粉丝数量多的新媒体“打高分”,对政务新媒体存在的购买“粉丝”、强制要求群众点赞等问题视而不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 “求粉”怪相的滋生。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知识分享平台等政务新媒体的增多,对政府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做得好的“全民皆粉”,做得不好的“无人问津”。相关部门要打好“组合拳”,遏制一些政务新媒体“求粉”的不正之风。

  一要用贴心服务做切入面。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通过丰富政务新媒体内容,增加平台功能,在平台上开展“透明化”办公等方式充实自身硬实力;及时向群众公开政务、党务,及时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贴近与群众的联系,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吸引干部群众主动关注,让“粉丝”自然增长起来。

  二要树立求真务实政绩观。“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政务新媒体为的是宣传政策法规、问政于民、促进政民互动,用指尖上的政务更好服务百姓,而不是为了随大流、赶时髦,更不应该是为了应付上级任务。一味追求虚无的“粉丝”数量,本末倒置,最终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政务新媒体的设立本是政府作风转变的新举措,决不能让反对形式主义举措沦为新的“形式主义”。主管干部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正确地认识政务新媒体的作用,讲实干、真服务。

  三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各级各政府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对政务新媒体购买“粉丝”、强制关注等弄虚作假行为一票否决, 不能检查考核“纸面功夫”,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对政务新媒体做好常态化、制度化“体检”。更要对政务新媒体主管干部实行奖罚分明,让勤政作为“尝甜头”,形式官僚“吃苦果”,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政务新媒体平台,更好地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添翼、助力。(道县纪委监委 何俊宏)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