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通知》指出,今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
为基层松绑减负,中央有部署,各级党委有落实。半年多来,各地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基层减负成效明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顽疾仍然存在,滥用督查、过度问责的问题尤为突出。
“我干了这么多工作,为什么上级来个督查就能轻易否定?”这种挫折感,来自于不合理、不科学的督查、检查、考核,根子上是源自上级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基层干部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但迫于“等级威慑”,又不得不虚与委蛇,应付了事。这不单单产生了形式主义,更加重了基层负担。
“我在被追责之前,一定先追责你”、“出了事,谁都保不了”这类话语在基层不绝于耳。客观而言,这几年基层承担着三大攻坚战的任务,绝大多数干部是理解的,也是愿意为此付出的。然而过度问责、问责失准的问题却让一些肯干、愿干的干部“倒下”了。
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必须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多措并举。
要揪住形式主义这个牛鼻子。形式主义之所以出现回潮,首要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长久以来,个别党员干部认为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问题不是原则问题,会上经常强调,但思维上仍然把会议当作施令台,习惯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思维。其次是现行的干部工作评价机制不健全,有些地方和部门督促和检查下级工作,仍以听汇报、查档案为主,往往把是否发文、是否召开会议次数作为考评下级工作的重要依据,造成干部政绩观错位,干实事不如开会写材料。
要挥好督查和问责这支指挥棒。重内容轻形式,坚持问题导向。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应重实绩轻痕迹,从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后再定指标任务,从而避免盲目的陷入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用更接地气的办法和方式开展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才能提高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创新督查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督查检查工作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在不同时间段有针对性地督查;对于流程简单的事项,可直接要结果;同一项工作的督查,各部门可统一时间集中开展、共享信息,避免占用基层干部过多时间。健全问责机制,坚持结果运用。相关部门应完善对督查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督查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在开展督查考核工作中敷衍了事、欺上瞒下、胡乱作为、趾高气昂干部的问责机制,让督查者有所敬畏,让被督查者心服口服,确保督查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利器。
要用好“严管”和“厚爱”这剂复方药。一方面,严管是保持干部队伍风清气正的重要手段。这意味着,必须狠抓日常督查,对各基层干部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无论大小都一查到底。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工作环境差,面临的问题复杂而尖锐,应在提拔任用和经济待遇方面予以倾斜,为他们减负松绑、撑腰鼓劲,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热情。
说一千,道一万,基层减负要着眼于基层干部,破除形式主义沉疴积弊,为他们创造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事创业环境。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我们更应发扬“钉钉子”精神,强化日常监督、长期监督,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走近群众察民情、深入一线解民忧。(零陵区纪委监委 廖彬森)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