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查处的4起省管干部违规收受红包礼金问题。紧接着,湖南省纪委印发了《关于撤销廉政账户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通知》,决定于2019年8月6日起全省统一撤销各级廉政账户。这意味着严禁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禁令“再升级”,目前已有湖北、四川、贵州、广东、重庆等18个省份陆续撤销了廉政账户,旗帜鲜明地提醒党员领导干部——反腐不设“缓冲区”。
设立廉政账户的初衷,是为收受红包礼金的党员干部提供一个纠正过失的通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廉政账户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有的听到风声后,就抢在相关部门调查之前把赃钱上缴廉政账户,以图掩盖真相;有的收受多笔款项,一旦哪方面问题暴露,只上交那一部分款项,企图蒙混过关;有的利用廉政账户作秀,收多交少,留下大头上交小头,表面廉洁实则贪腐。在某些情况下,廉政账户已成腐败的“避风港”,成了某些人对抗组织调查的“挡箭牌”,给反腐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扰。
现实中,看似“就不要”,实为“我就要”的案例比比皆是。以山西为例,该省塌方式腐败案被揭开后,当地曾掀起了一场退款潮,有2万名公职人员向廉政账户退交钱物超过1.7亿元,在反腐的高压之下,廉政账户出现的这种“财源广进”的现象,耐人寻味。我们很难分辨,这2万名受贿者,此前所收钱物有多少是半推半就,有多少又是索要的,而即便交出来的这1.7亿元,也未必是所受钱物的全部。还要看到,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仍大有人在,虽然腐败的根源多种多样,但保留廉政账户,给其提供“后路”,让其仍心存侥幸,或许是原因之一。廉政账户沿用至今,从一定程度上讲,它已经成为对腐败的一种宽容,它模糊了礼金与贿赂的界限,给执纪定性也带来了困难,很容易成为腐败行为减轻罪责的灰色地带。
反腐不能半推半就,反腐就要凛然正气。撤销廉政账户,释放反腐“零容忍”的强烈信号,让贪官没有借口,没有退路,丢掉幻想,更能让“当面拒收礼金”蔚然成风。设立廉政账户的省份大部分已经撤销,反腐举措与时俱进,这一变化表明,反腐败已从从治标走向治本,走向制度反腐、法治反腐的轨道。
红包礼金陋习积弊已久,不出重拳、不下猛药难以根绝。从纪律上说,红包礼金不该收,也就没有收了后再上交这一说。这次撤销廉政账户,就是向全社会表明,在红包礼金问题上,没有“缓冲区”,没有“避风港”,也没有任何空隙可钻。对红包礼金必须当面拒收,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拒收的,必须及时上交组织并作出说明。对违规收受红包礼金者,一律先免职后处理;对送红包礼金的公职人员,与收受者同样严肃处理;公款送礼的,对相关责任人从重追究责任。党员干部要认清红包礼金的本质和危害,防止被裹着“人情往来”的糖衣炮弹所击中,坚决抵制收礼送礼陋习,努力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新田县纪委派驻县发改局纪检组 谭克旺)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