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鱼太守与悬鱼宰相……一文钱与乌纱帽……我以不贪为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刘胡兰怕死不当共产党……”。近日,江永县纪委监委五个党支部分别组织党员到市民广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例行开展十月份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同志们纷纷用手机逐一扫码欣赏阅读系列清廉景观小品。
“拒鱼太守与悬鱼宰相”分别指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公仪休与东汉大臣羊续清白做人、慎其所好、抵御诱惑、居官清廉、崇尚名节的故事,他们的绰号因善意的褒扬而成为雅号。
反观近年来落马官员五花八门的绰号无不令百姓瞠目结舌。如:“推土机市长”、“玉痴省长”、“发审皇帝”、“武爷”、“搞定哥”等等。更有甚者甘肃省武威市那一对“日出姜花红似火”的武侠官员更令人啼笑皆非,当时的市委书记火荣贵因肆意踢打下属被喻为“火腿飞刀”,副市长姜保红自恃“上面”有人飞扬跋扈而被喻为“灭绝师太”。
官员的绰号往往是腐败的信号,又是民意的风向标。官员言行举止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绰号是群众对官员政治画像,因其醒目成了贪腐官员的“负资产”,是百姓对贪腐官员讽刺与举报的方式,更是百姓对贪腐官员的深恶痛绝之情。
“绰号”见“民心”。绰号不是贪腐官员魄力和能力的标志,而是反腐的切口!对于党员干部的“绰号”,不能一笑而过等闲视之,对群众反映强烈、状纸等身、负面绰号加身的贪腐官员,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瞪大眼睛”,按其“绰号”显示的方向标去顺藤摸瓜,调查一下“绰号”背后的故事,就会拔出“萝卜”带出“泥”,这样有利于反腐成本的降低,把人民利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小限度。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应多到百姓当中去倾听民意,对于群众的口碑,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能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岑策 何祥禄 )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