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谈话让我豁然开朗,大有醍醐灌顶之感……”日前,新田县一名机关中层干部“红脸出汗”后表示,多亏组织的挽救,才避免了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近年来,该县突出精准监督,动辄则咎,宽严相济,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守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持“未病先防”。聚焦疫情防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突出权、钱、人、物四个环节,常态化做好听取汇报、个别谈话、走访督查等规定动作,严把监督第一道关口,紧盯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采取谈话函询、约谈提醒等方式,及时教育警醒,把“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
坚持“小病早治”。从拓宽监督渠道上发力,综合运用纪律监督、派驻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开展督查、明察暗访、专项检查、信访核查等排查线索、发现问题,做到精准研判,精准处置。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根据违纪不同情况,灵活采取组织调整和党纪轻处分等方式分类处置,提早介入,防止“小病”成“大病”。
坚持“大病除根”。对严重违纪但不构成犯罪的党员干部狠下猛药,不搞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确保一火“煮”到位。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肃,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果。
1—5月,该县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置161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处理99人次,占比61.5%;第二种形态34人次,占比21.1%;第三种形态10人次,占比6.2%;第四种形态18人次,占比11.2%。(新田县纪委监委 何星辉)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