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为讲好百年党史上的优良作风和纪律故事,更好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党性营养,【党史中的纪律】栏目为您讲述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事。
陶铸
陶铸(1908年—1969年),湖南祁阳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打铁必须自身硬!陶铸同志艰苦朴素的精神、严于律己的品格,“约法三章”的事迹,深深烙在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心中,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
1958 年夏天,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坐吉普车前往一个县调查。陶铸同志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曾立言要走遍广东一百多个县区,以振兴广东。为了避免铺张浪费,陶铸每次到基层考察工作,总是事先“约法三章”:不准迎送;不准请客;不准送礼。
快到县城了,陶铸急忙叫停车。坐在后面的警卫员问:“怎么啦?”陶铸指着前面说:“你们看,那里是不是搭了个牌楼?是不是有小学生在夹道欢迎?你们去告诉他们,孩子们不撤走我不进城!”
到了招待所,已是吃中饭的时候了,陶铸到餐厅一看,桌上摆了鸡鸭鱼肉,生气地对县里人说:“你们县还很穷,吃得还蛮好嘛!!说完转身就走。
路上,陶铸对随同人员说:“我们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国民党,就是因为我们能吃苦,能与老百姓一条心。你们要记住,现在我们的条件不够好,要艰苦奋斗,就是将来富裕了,也要厉行节约!”
(2)
1958年7 月间,陶铸到澄海县冠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调查。那时,冠山高级社正在开展“千斤稻万斤薯”的创高产运动,社员们正热火朝天地平整土地,开垦农田,整治排灌渠道。陶铸兴致勃勃地下车步行,一到村头就同大队党支部书记周秋波约定:“我是来学习来调查研究的。这几天就同你们一起吃稀饭、青菜,不要搞特殊化,这是第一条约定。第二,我要同你们一起研究如何搞好农村的生产和工作,开支部会一定要通知我参加。”
陶铸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
陶铸说到做到,他多次到田头、工地察看,有一次还脱掉鞋子,卷起裤管,参加插秧劳动,同干部社员有说有笑。他在冠山的7天中,参加了 3 次党支部会议,同支委们一起研究生产建设、加强党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安排群众生活等问题。他到公社蹲点调查研究的这一段时间,每餐吃的是萝卜、白菜,别的同志有时还可以加一点鱼、肉,他却坚决不要,反而拿出自备的“佳肴”——辣椒、腐乳,拌着大碗饭就开吃了。
陶铸主持广东省和中南局工作多年,在他的影响下,广东省委和中南局机关一直保持了勤俭办公的好作风。陶铸说:“要时时刻刻地想着,我能够为群众做些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些什么?”正是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极端深厚的感情,陶铸几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摘编自《永州党史人物丛书——陶铸的故事》,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