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县令到任后,曾经的好友有事相求。
二人相约茶馆包厢吃饭。
席间,好友赠他一对珍贵的玉璧。
两人道别后,县令愁丝满面地回到家中,向母亲说起了担忧和顾虑。
“母亲,好友近日求我办件事,却送一对贵重的玉璧作为报答。我为此有些苦恼。”
“孩儿,别愁!我给你做碗豆腐。吃完后可能就没有烦恼了!” 母亲听后安慰道。
两人一同来到厨房,母亲先剥掉事先用温水泡开的杏仁皮,用刀一并拍碎,淘洗干净后再捞出,用手把杏仁磨成泥,再添入凉水,用纱布仔细将汁滤出。
“既然是小事,有什么好愁的呢!”母亲一边虑汁一边询问。
县令皱起眉头,悻悻道:“父母官为老百姓办事理是应当,又怎能收受如此重礼。但驳了好友好意,又恐伤彼此情分,十分矛盾……”
“孩啊,你们既然是至交好友,大可坦诚相待,玉璧贵在无暇,人也应该是这样。”母亲听完儿子的倾诉安慰道,“你为官为民不计回报,倘若今日你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便留下污点,更要受人诟病的。相信你坦诚相待,好友也一定会理解接受。”
说完,母亲将冻粉和清水放入碗中上笼蒸化,用纱布滤去杂质,制成冻粉液,再将锅洗净上火,倒入杏仁汁和冻粉液,添加适量白糖,烧沸搅拌均匀后,盛盘放凉。
县令听后,陷入沉思。
母亲将凝结成冻的成品倒在净盘内,用刀划成豆腐块大小,再倒入糖水,端到他面前。
县令望着杏仁豆腐说道:“母亲,道理我都明白。可是这相处之道太过复杂了。”
母亲说:“为人处世并不难,就如这碗杏仁豆腐一般,方方正正,清白清心,难的只是人心变化莫测。”
一勺汤甘凉甜、软绵即化的杏仁豆腐入口,县令即时脑中一个机灵,愁云尽散。
“母亲,儿子想明白了。鲁国宰相公仪休洁身自好、严格自律,‘悬鱼太守’羊续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铁面包拯’拒礼为开廉洁之风。他们无一不珍视自己的名节,注重自身的修养,用行动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名节如璧不可污,只要我坚守初心,为官清廉,又有什么好愁的呢?”
次日,县令再次与好友相约于茶馆。
随带一份母亲做的杏仁豆腐与好友分享,并坦诚相告。
最终将玉璧退回给了好友。
好友叹道:“能与你为友真是我的荣幸,有你这样的父母官,是百姓的福气啊。”
此后,县令每逢矛盾之时,母亲都会端上一碗杏仁豆腐,提醒他坚守初心,清廉为民。
渐渐地,县令成了名垂千古的清官。杏仁豆腐也随之流传下来。(冷水滩区纪委监委 王少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