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清风文苑 > 正文

廉政先驱晏婴

发布时间:2022-03-17 09:37:28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吕艳芳阅读更多

  晏子使楚的故事很多国人都耳熟能详,他临机应变的外交智慧折服了古今很多的学者。笔者也很喜欢晏子,原因是除了外交智慧之外,晏婴还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廉政先驱。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晏婴的廉政故事,希望他的故事能给广大的干部党员提供廉政的精神给养。

  廉者,政之本也。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廉政这个词组的出处就来自于这位相国。晏婴不仅是提出廉政这个词汇的第一人,也是践行廉政思维的先驱之一。

  晏婴,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500年去世,曾辅佐三代齐君,我们先看看晏婴生活的时代背景。

  自周平王东迁到晏婴的时代,春秋已经两百余年。政治上礼崩乐坏,天子形同虚设,诸侯相互征伐,诸侯内部的大夫也争权夺利,架空诸侯。经济上此时的中原大地因为铁制农具的推广,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食的增长促进人口快速增长。军事上以前地广人稀的边界已经成为各个诸侯国争夺的重要据点,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各个诸侯国开始不再满足于称霸模式,诸侯之间的战争逐渐转变为吞并他国的灭国模式。春秋五霸都先后多次吞并周边小国,实力呈指数级增长,为了应付频繁的战争,苛捐杂税成为压在普通民众身上的大山,普通百姓成为了战争的主力。民生上因为生产力的提升,商业开始繁荣,各个国家的统治阶层生活水平大幅上升,贵族生活骄奢淫逸,普通民众却因为苛捐杂税和兵役苦不堪言。

  晏婴时期的齐国与齐桓公时代相去已经百余年,依靠“渔盐之利”而首霸诸侯的齐国因为继承人问题,内乱不止,丧失了霸主地位,直到齐景公亲政,齐国才逐渐恢复稳定。然而随着晋国楚国的崛起,齐国在争霸过程中落入下风。在内乱中继位的齐景公有恢复先祖齐桓公霸业的雄心,但此时的齐国内有权臣专权的忧患,外有晋楚扩张的威胁。齐景公继位之初,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终于在晏婴的帮助下,齐景公在一次内乱中获得了一大片的直属领土,增强了宗室的实力,暂时遏制了田氏独大的势头。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也为了平衡朝局,齐景公选拔了一批可用之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晏婴。借助于晏婴的帮助,齐景公在内乱之后终于逐渐掌控了朝局,于是他再次提拔晏婴为相国。

  晏婴执政后,一方面推行礼制,鼓励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加强宗室的中央领导地位。一方面实施仁政,崇尚节俭,减少战争,减轻刑罚来休养生息。经过君臣两人的励精图治,三年之后,齐国开始政通人和。小有所成的齐景公有些骄傲自满,生活开始穷奢极欲。出于公心,晏婴对齐景公的生活腐化多次提出批评,让一国之君齐景公因此一度十分难堪。

  作为廉政先驱,晏婴始终过着朴素的生活,连肉都很少吃。《曹刿论战》中提起的成语“肉食者鄙”反映的就是那个时代肉食的稀缺性,那个时代能吃肉的人基本都是非富即贵。作为一国之相,晏婴绝对属于肉食一族。然而他将自己的俸禄大多数用来救济生活苦难的亲族和周边的百信,据说有数百人之多。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晏婴的清廉,我们一起来看看晏婴执政期间的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三拒补贴。齐景公有一次派使者到晏婴家里议事,使者看到晏婴的简单饮食,回去后报告给了齐景公。景公听说后亲自拜访,被晏婴的清贫感到震惊。他主动提出要给晏婴提供补贴,并安排人送去了黄金和名贵的衣服,但晏婴三次回绝了齐景公的好意。理由是自己的工资已经够高了,无需额外生活补贴。

  第二个小故事:高官旧车。与现代人相似,富贵人家都是以车代步。齐景公看到晏婴的马车已经破旧不堪,有损国家公务员形象,主动提出给他配一辆崭新高配的代步马车,不料晏婴再次拒绝。理由是作为百官之首,应该以身作则,提倡节俭。

  第三个小故事:糟糠之妻。齐景公到晏婴家里做客,推杯换盏的时候,看到年老色衰的晏婴的妻子,提出将自己的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他,但晏婴再次谢绝了景公的恩赐,与原配白头偕老。理由是妻子也曾年轻漂亮,虽然现在年老色衰但都是为了自己,作为丈夫就必须尽到男人的责任。

  第四个小故事:患夫社鼠。齐景公问政于晏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晏婴回答:“最大的忧患是社庙的老鼠。”景公不解。晏婴解释道:那些腐败的官员和国君身边的小人就像腐蚀国家的老鼠,提出国君应该亲贤臣远小人。理由是廉政兴国,贤臣安邦。

  第五个小故事:卜宅卜邻。晏婴的房子非常简陋,靠近市场也非常嘈杂,晏婴觉得靠近市场可以了解民生疾苦。景公多次主动提出要个晏婴营造府邸,晏婴一再拒绝。齐景公于是在晏婴因公出国之后,在原地将晏婴的房子翻修扩建。晏婴回国后,看到富丽堂皇的新居,他先是拜谢景公,然后毅然将新房拆除,恢复原来的模样,并且将拆迁的邻居也请了回来。理由是,不是住宅需要占卜,惟有邻居需要占卜,意思是选择房子关键要看邻居素质。

  第六个小故事:退还封地。晏婴的时代,国家干部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君主的赏赐和封地的租税,封地也就是食邑。按照惯例,封地一旦册封基本都是世袭罔替,一方面封地作为自己的退休福利,一方面封地可以传给后人。作为相国的晏婴,却在晚年的时候主动且决绝的归还自己的封地给国家,理由是自己退休之后无法为国家继续服务,也就不能享受国家的福利。

  总而言之,晏子身为大国宰相,他权倾朝野,却多次犯言直谏,一心为国;他俸禄优厚,却食不重肉、妾不衣丝;他身短五尺,却高风亮节、廉洁自律。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廉政先驱,伟哉,晏子!(罗建军)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