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清风文苑 > 正文

衣食住行话廉政,风和气正肃清风

发布时间:2022-07-07 09:18:14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唐雅楠阅读更多

  古人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从舜帝践行“只为苍生不为身”到韩非子提出“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再到苏轼写下“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无一不是在说明国家兴盛之道,在于政权要以芸芸大众为重心,这不仅表达了公权力的生成逻辑和政道指向,也昭示着对为政者本身的德行要求。从方志敏的《清贫》、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谷文昌“不沾公家一点油”,到李保国“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无一不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克己奉公、为民造福的公德与严于律己的私德。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我们党自己。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从古至今,中华文化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着高度一致,即坚持克己奉公,用公权力为天下人谋福祉,为官理政之要也是如此,应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克己奉公、自强勤政。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州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不知不觉廉政二字早已融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镌刻在每一个永州人的血液里,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衣——清风两袖朝天去,最是清廉方正客

  “衣者,依也,所以依此庇寒暑也”,衣裳作为防寒避暑的生活必需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当今社会,衣服已不再仅仅体现防寒避暑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品味所带来的目光。“衣奢华,难掩贪腐气息,着破衫,不坠清廉之风”。近年来,网上频频爆出高官干部身着天价品牌的丑闻,一个包价值十多万,一件衣服价值几十万,此类事件频频出现在群众的视野里,引起了群众对这些奢侈品购买资金来源的思考,也引发了群众对公职人员工作生活资金来源的正当与否的争议。穿衣带帽各有所好,本无可非议,可党员干部过分追求衣着的“贵族化”就容易走向腐败,变“廉衣”为“虎皮”。正所谓:廉生威,公生明。“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克己奉公、克勤克俭始终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对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人和己的关系,应以人为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是党章中对党员义务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永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紧盯“作风病”,强化“硬约束”,将正风肃纪与什哈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充分挖掘舜文化、柳文化、理文化中的清廉元素,引导党员干部提高党性觉悟、增强纪法观念、守住廉洁底线。现在,群众走进永州的机关大院,光从衣着上很难分辨出谁是办事群众,谁是领导,有人穿着朴素一身泥,有人西装衬衣尽是汗,狼狈与光鲜已不再成为人们判断干部的标准。在永州的干部队伍里,有人一身朴素,甘愿俯下身子,下到田间地头,埋头苦干,唯留两袖清风,受人尊崇;有人破洞旧衫,默默伏作案头,挑灯干活不做声,唯留两盏孤灯,受人钦佩,这是永州机关干部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国各地基层干部的真实生活,真真是应了那句:清风两袖朝天去,最是清廉方正客。

  食——山珍海味千般好,不及家中豆腐香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着“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但 “一桌公款吃喝达1.5万元”“一顿宴会喝掉红酒12瓶”“学酒哥、洋酒哥”等人物轮番登场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使得人们深刻记住了“吃喝犯罪”的文化。正所谓:“山珍海味千般好,不及家中豆腐香”,永州的陶铸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他在基层下乡时,总是特别反对摆阔气、讲排场、坚决反对假公济私,陶铸同志曾经提出了一条铁律,那就是:“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一律不准招待,不吃鸡,不吃肉,不吃鱼,只吃素菜”。 革命家瞿秋白在遗书《多余的话》中以豆腐为喻,对清白、方正的人生信念做了最后的告白。豆腐虽寻常,不及山珍海味,但做豆腐的过程却不简单,不经碾磨,精华难出;不经过滤,渣滓不清;不经凝固,难以成型。从豆子到豆腐,是磨去棱角、清除杂质、提炼精华、固化成型的过程,正如一个人由锋芒毕露变得柔软坚韧,由心境芜杂变得内心澄澈,由松散懈怠变得方正有型。豆腐入口,清白存心,无论在哪个位置,都应多看看作为普通人的自己,多回家吃饭,少出去应酬,才不至于迷失人生的方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时刻牢记豆腐入口时的那份清白,才能抵御横流物欲,要坚决抵制变成吃喝公款的“苍蝇”,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初心使命,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住——金屋暮夜无好眠,茅屋瓦破自安然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个人住在何处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记住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有人通过“吃拿卡要”住在金屋别墅却整夜无眠,有人长居茅屋瓦破却能一觉睡到天亮。在中华传统价值观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才是形成高尚德行的基础,心存侥幸,利令智昏,放纵贪念肆意生长、行为越轨越界,只会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近年来,永州市始终坚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纪委“十严禁”要求,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取得了一定成效。家住湖南永州某某村的老赵就深受新风之益,几年前,他是村里出了名的“破皮赖子”,整日居无定所,无所事事。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党员干部的帮扶下,他报名学习了养殖技术,乘着小额借贷的东风承包土地种植莲藕,成了村里有名的“莲藕大王”,也建起了红砖瓦房,眼见日子越来越红火,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选择带领村里其它贫困户开创新的致富路子,他常挂在嘴里的一句话就是:“有问题,找技术师傅,有困难,找干部,准错不了。”像老赵的真诚肯定是永州众多基层干部真抓真干,扎实推进国家政策落实的结果。老赵的崛起仅仅是永州众多贫困户的一个缩影,他们很多人既是脱贫攻坚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在永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这股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下,在敢闯敢干的老百姓的努力下,永州人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

  行——香车宝马未有路,初心如磐方致远

  公务车辆是一项为了加强车辆使用和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业务工作正常运转,节省车辆使用开支而出行的政策。然而,因为极少部分干部的不良作风,公车私用变成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机关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更有甚者出则路虎宝马,让人看着气派的同时也令人深思。作为一名普通人想要享受下舒适奢华,体会下富豪们的感觉,可以被理解,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离富豪的舒适越近,就离老百姓越远,因为追求舒适度和奢华,容易变得麻木。建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廉洁从政,秉公用权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的党性和精神品格。任何党员干部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私车公修、私油公用的行为都是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是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一直以来,永州高度重视公车管理工作,一方面通过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监督职能,给每辆公务车上都做了明显标志,使其在拥挤的车流中置身于众目睽睽的监督下,有效转变干部作风形象;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派车流程、完善公车管理制度、加大监督追责力度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公务用车的自觉性和政治性。

  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且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加强新形势下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要把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始终坚守不忘初心的政治灵魂,以新思路、新作为去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祁阳市委办 王玲燕)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唐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