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在永州市冷水滩区花桥街镇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现场,5000余棵樱花树被连根拔除后运送到其他适宜种植的区域安置。与此同时,在冷水滩区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的监督下,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指导村民在该片农田种植大豆玉米。一亩亩“良田”回归“粮田”,得益于该区纪委监委对“非粮化”整治工作的全程监督。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 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冷水滩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责职能,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耕地“非粮化”整治情况开展专项监督,为守好耕地红线保驾护航。
连日来,该区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督查组,深入各镇、有关职能部门跟进监督。一方面督促各乡镇党委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好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要求其积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群众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全面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接受群众日常监督,受理群众信访举报问题线索,鼓励群众举报身边发生的乱占耕地建房、耕地“非粮化”问题。同时,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四职合一”人员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前哨”和“探头”作用,拓宽监督视角,明确监督重点,确保问题不遗漏、整治不松懈。
同时,督查组与区自然资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信息互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持续强化“非粮化”整治工作,对于耕地“非粮化”、乱占耕地背后的滥用职权、利益交换、收受贿赂等腐败问题,一经发现,将严肃查处,为保障耕地安全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今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专项监督组共对全区各个乡镇开展监督43次,督促有关部门处置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近200宗,恢复耕地面积1000余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将继续压实监督责任,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耕地保护工作落实见效,让“良田”回归“粮田”。”冷水滩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冷水滩区纪委监委)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唐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