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县里的巡察组帮忙修好了这条机耕道,这片田种下去,今年粮食最少可以增收1万斤。”东安县大庙口村6组的老农邓诚建看着田里绿油油的禾苗,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笑呵呵地说道。
这片田位于东安县大庙口村6组摆竹山,由于通往田里的两百多米机耕道损坏,犁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都过不了。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村里的老人有心种田却无力耕种,眼看着8亩多良田已经荒废三年了。今年5月,为确保党中央关于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安排落到实处,东安县委授权组建了5个粮食生产机动巡察组,对全县粮食生产工作进行巡察,第四巡察组在对大庙口镇巡察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为了改善没有生产路到耕地边的情况,第四巡察组组长一面积极协调当地镇政府,一面要求驻村干部积极发动村里的村民筹措修路资金。经过多方努力,村民们自发筹集到了1万余元,用于购买石渣和石粉等生产用料。村民们一起齐心协力、出工出力,抢时间、抓进度,短短3天时间修建了宽约3.5米的机耕路共210米,从而让摆竹山8亩的耕地边有了生产路,惠及村民8户共45人。
“机耕路修好后,解决了农机下田难题,生产耕作再也不用肩扛手挑了,农机也可以直接到耕地里作业了,以后村民们下田运输作物更省时、省工又省力了!”第四巡察组组长说道。据驻村干部介绍,大庙口村这片农田间的机耕路以前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雨天时更加泥泞难行,每年农作耕田和收获时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时间一长,这些地就没人愿意种了。如今,路修好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解决了,曾经的荒田又变回了良田。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大庙口村的这一条生产机耕路,承载着村民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路通则民心通、百业兴,村民得实惠,生活有奔头。“巡察就是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问起,从最切身的利益出发,走村入户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彰显担当。”东安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说。(东安县纪委监委 唐邵华)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