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清风文苑 > 正文

溯源根深 向善如光

发布时间:2024-07-26 08:43:18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彭柯涵阅读更多

  古人常说:“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华夏文明几千年,家风家训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传承,父辈或祖辈的言传身教,如源头活水,汇聚清泉,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子孙后辈立下人生信条,在每一条成长道路上,沉淀下永恒的精神文明之光。

  “做个善良有用的人”,这句话,是爷爷在世时常对我说的,老人家一辈子坚守初心本色不改,留给我们丰厚的家风传承,在我遇到困难坎坷时点一盏明灯,在我历经风雨的成长中一程程引航舟渡,勇敢前往筑梦的彼岸。

  总有二三事,点滴在心头。上世纪80年代初,爷爷那时在县里担任副县长职务,不幸身患骨癌,却从未放下手头的工作,即便病痛缠身的时候,老人仍惦记着乡里田间“走一走”,群众家中“看一看”,甚至不顾家人劝阻,抱病奋战在田里,跟村民一起插秧劳作,一定要亲眼看着一簇簇秧苗在水田里扎下了根,才能放下心来,对爷爷来说,“根深厚土”是对这片土地最深重的情感,“父老乡亲”是内心深处最难割舍的牵挂,为官一任,便要造福一方,微光如荧,是躬身在岗最真实的体现。

  因为那些“放不下”的乡里乡亲,“去村上看看”是爷爷最乐意做的事情,春看新绿夏种秋收,四季时光更迭所带来的丰收,才会让他脸上笑意浮现。可在“放不下”之余,爷爷也有很多“不愿做”、“不能做”的规矩,记得有一年过年,有人提着水果篮登门拜访,还没开口说话,爷爷脸色就阴沉下来,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连人带礼物一并请出了家门,事后,爷爷很严肃地对我们说:“以后来人开门一定要注意了,不准再出现今天这情况,做人一定不能起贪心,心坦荡了,背才能挺得直”。

  挺直着背的爷爷,一辈子勤勤恳恳,心系群众与工作,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忠诚和使命,也在岁月绵长中,教育我们以厚道相待,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自律为高尚,字字珠玑,润泽着心灵道德文明的种子。这样一位善良而质朴的老人,最终却也没躲过病魔,临终前,爷爷专门叫我到病床前,喑哑的声音反复叮嘱,让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走上社会,做个善良有用的人。

  这份善良的传承,源于对故土乡情的眷恋。树高千尺总有根,从求学到走上工作岗位,我始终记着爷爷的叮嘱,恪尽职守,将自己的微光之力贡献于社会,也时刻提醒着自己,思想上“不能掉队”,谨记在“俭以养德”中丰实着一个小家庭的文明家风,在“奉献社会”中传递着至真至善的文明新风,在“活到老学到老”中时刻自我检视自我提升,又在“一辈子勤勤恳恳”中为社会发展、为家园建设贡献点滴。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这是对家风家训的最好阐述,点出其清本正源的真谛所在。

  也有人曾说过:“一个家,就是一本书,记载着良好家风的传承,记载着天伦共叙的和乐。”我从这本书册上,看到过爷爷奋斗的足迹,看到过他慎独慎微在心底的坚定,也生出心自纯净,砥砺而行的勇气。

  立业,成家,人生路一步步走来,这种传承和勇气一路相随,我也用爷爷的这些话去教育孩子,给她讲岁月里那些难忘的故事,引导她向上向善,如阳光般充满温暖,在新时代奋斗赛道上奋楫争渡,不负自祖辈而来的家训叮咛,不负青春最璀璨美好的韶光。(江华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张日华)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彭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