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全国各地雷厉风行,纷纷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规定的具体措施,体现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努力;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自我加压,切实改进作风,尤其是各地作风办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真抓实干,敢于碰硬,查处了一大批违规者,对改进作风发挥了积极的正能量,各种不良风气大为收敛。但是,毋庸讳言,随着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对作风督查产生了依赖心理。少数干部对有人督查和没人督查呈两种表现,有人督查时规规矩矩,督查人员一走,故伎重演;部分领导干部有“老好人”思想,不愿得罪下属,不动手抓管辖范围内的作风问题,而寄希望于当地党委政府作风办的督查。各地作风办由于受人员、时间、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全天候、全方位地督查,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干部作风时好时坏、时紧时松、时冷时热的不稳定、不平衡状态,影响了作风建设的整体效果。
二是对作风督查产生了疲劳感。不良风气积习已久,作风建设自然非一日之功也非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政治任务,容不得半点松懈。从事作风督查的同志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以大局为重,不徇私情,而且需要身体力行、长期坚持不懈。作风办人员由于长时间从事作风督查工作,长期顶着来至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压力,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疲劳感。
两种不良倾向的产生,无疑在客观上都不利于作风建设的开展。为此,笔者建议:
一、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宣传,增强自律意识。通过不间断的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让好作风成为一种习惯。
二、拓宽监督渠道,丰富监督方式。在各地作风办专门监督的基础上,畅通社会监督、新闻监督和网络监督等监督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建议借鉴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环境设立 “12342”、 “12345”投诉热线的做法,从中央、省市到县区,设立统一的作风建设举报电话,让干部作风时时处处处于被监督状态。
三、强化硬化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弘扬良好作风的机制,政绩考核要有作风标准,干部选拔要有作风导向,做到赏罚分明,奖优罚劣,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让好作风成为常态。(江永县纪委 宋飞云)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