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48期

发布时间:2014-11-21 10:40:36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4]7期(总第148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教育室      2014718


 

不想扛事就干脆别做官

 

最高人民检察院623日通报,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涉嫌玩忽职守罪,已被公诉。童名谦被指控在任职期间“严重不负责任”,致使衡阳市选举湖南省人大代表时发生严重贿选。面对无论是湘西泛滥成灾的民间集资,还是邵阳官场乱象,主政者童名谦都选择了回避甚至放纵。他在官场以清流自诩,明哲保身,绝不多事,谁跟他汇报工作都是“好好好”三个字,守住了“为人之德”,却丧失了“为官之德”,落马后被当地官场评价为“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官”。(《南方周末》626日)

这是近来少有的通报干部落马时,没看到“贪污受贿、生活腐化”之类字眼的情形——“不作为”是童名谦的罪名,“庸官”是他的标签,“好人”是他的特色——其罪过好像只在于能力不济,魄力不足,并看不出有多少贪欲。但是,即便最终没有查出童名谦把公家的钱往自家里搬,他恐怕也仍难逃一个“贪”字——“贪图声名”,希望无论好人坏人提到自己时都能说一句“好”字,从而有个好名声、好人缘。

对于官员“贪名”,雍正皇帝有过高度警惕与论述,“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此等清官,无所取于民而善良者感之,不能禁民之为非而豪强者颂之……及至事务废弛,朝廷访闻,加以谴责罢斥,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以为去一清廉上司,为之称屈”。今天,我们似乎也遇到了类似的官员范本,也应深入分析其危害。

“如果脑子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手里不干事,不犯事但也不顶事,这样的干部有什么价值?”这是《人民日报》近期一篇文章里的话。对于一个手中无权的人来说,守住私德、不起贪念,做个好人就殊为不易了;但对于一个掌握公权的地方官来说,如果只想做好人、不想得罪人,以为只要不参与做坏事就能保有名节,做个太平官,最后把事情搞坏了,“廉洁”还真就不是能救他的挡箭牌——为人之德,与为官之德,终究还是有不同的。

童名谦主政过的邵阳的政界人士认为,往前推10年,童名谦或许可以安稳地干下去,全身退休,但现在,“整个社会进入矛盾高发阶段,作为主政一方的官员,社会矛盾已不得不直面;回避矛盾、不解决矛盾,他的倒台是必然的”——做官就要扛事,不想扛事就干脆别做官;妄想以“好好先生”方式一路飙升或全身而退的为官之道,在今天已经行不通了。(吴梅花)

 

刺眼词汇敲响党员干部道德警钟

 

“通奸”这个刺目刺耳的词汇再次出现在中央纪委发布的通报中,被立案审查的戴春宁、冀文林、余刚以及最近的阳宝华等都涉嫌通奸行为。这样一个词汇屡次出现在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的通报中,在令人感到错愕惊讶的同时,无疑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道德警钟。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作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党员干部更应在全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出现滑坡,个别高级领导干部甚至道德沦丧。

道德缺失,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了动摇或不足,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进而从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演化为政治上的变质、经济上的贪婪。

违法必先违纪。大量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事实一再表明,腐败分子常常是由追求生活上的享乐、乱搞不正常男女关系,发展到利令智昏,直到滑向犯罪深渊。

抓反腐倡廉,加强道德修养是一个重要源头。思想的变化常常是危险的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那些落马官员为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时刻以党章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受住各种不良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的考验。要通过严于律己提升思想境界,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以爱民之心律己,以律己之心为民,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不断汲取道德营养。

党风政风,决定社会民风。道德并不能人人都遵守,但对党员干部却是最低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肩上的责任,带头践行道德规范,信念崇高,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清正廉洁,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匡正社会风气,推进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迈上新台阶。(赵超)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