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49期

发布时间:2014-11-21 10:41:53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4]8期(总第149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教育室       2014818


 

  

 “断崖式”降职降级给官员敲响警钟

 

中央纪委716日上午连发处理三名省委常委的情况通报:三人除了均被开除党籍外,其中青海省委原常委、西宁市委原书记毛小兵被开除公职,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由副省级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由副省级降为科员。

毛小兵如同其他贪官一样,所以被“双开”,是因为贪污受贿问题已涉嫌违法犯罪,张田欣、赵智勇所以“一开一降”,则是因为以权谋私构成了严重违纪,但未达到违法犯罪的程度。这种因为违纪被降职降级的虽不多见,但并非没有。如,20038月,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撤销正省级职级待遇。20118月,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原副县长石春海因以权谋私,构成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降为科员。但后来发现他受贿近400万元,已涉嫌违法犯罪,于同年12月被依法逮捕,并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科员自然也丢了。2013年底,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张田欣、赵智勇同样属于副省级高官,不像付晓光只降一级,而是四级、七级,落差是相当大的。

连降四级、七级这样“断崖式”的降职降级,无疑会触到官员的痛处,让他们为违纪付出巨大代价。看看张田欣、赵智勇的简历不难发现,他们的仕途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虽然一路顺风顺水,但都不属于“火箭”干部,而是从最基层做起,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乃至贡献才一步一个台阶地升到副省级位置的。可以说,每上一个台阶都很不容易,一下子被打回原形,从个人角度看,一生的奋斗就等于付之东流了,岂能不追悔莫及!然而,正是这样的处理,才能体现出中央整治“四风”、反对腐败和从严治党、从严执纪的决心。同时,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问题官员”别再存有“只要不违法就可违纪”的侥幸心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落实八项规定、整治“四风”、派出巡视组巡查,还是灭“苍蝇”、打“老虎”以及处理违纪干部,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决心、韧劲和力度,对违纪干部的“断崖式”降职降级就证明了这一点。(侯文学.

 

 

 

慎染,不可缺少的能力

 

保持定力,终无败事,当“慎”。我们常说,要慎独、慎微、慎初、慎终。除此之外,还应慎染。

《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告诉我们:社会是个大染缸,真善美、假恶丑同时存在,必然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故必须慎染!

从目前纠“四风”、反贪腐的成果来看,很多违法乱纪者,起初还是廉洁的,后来由于不注重慎染,随着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染,久而久之,便会忘掉纪律,忘乎所以,走向腐化堕落。因此,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到一生清廉,保持一世英名,慎染的能力不可缺。

习近平同志讲:“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的改善,重在不受“四风”的侵染。而只有人人慎染,个个自净,坚决抵制歪风邪气,才能迎来清风正气,“吹皱一池春水”。

当下,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正气正在滋长,从政环境在变好,政治生态在改善。但不可否认,一些不正之风、不良环境还依然存在,党员干部若不谨慎,就会受其污染,终将不复。譬如领导干部选人用人,如果重用有德有才的贤者,让德才兼备的人做自己的左膀右臂,便一定能受到正气的熏陶,染上“正色”,不仅工作搞得好,自己也形正名荣;反之,如果选用一些甜言蜜语、阿谀奉承、心术不正之人,就很容易受这些人的影响而染上“杂色”,进而同流合污,自己也难脱干系。再譬如领导干部择友交友,交上思想纯洁、品端身正的朋友,能使自己耳聪目明,保持思想先进、作风纯洁。而那些所谓的“酒肉朋友”“哥们义气”“这圈那圈”,忽视了君子之交、道义之交、规过之交,就容易引导自己走上歧路。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人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恶化的环境中待久了,往往变得麻木,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久而久之,警觉丧失,正气消退,便会染上不正之风,患上“不治之症”。由此可见,缺少慎染的能力,就会出现“温水煮青蛙效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歪路邪路,乃至不归之路。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古人告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社会是个万花筒,有“朱”也有“墨”,党员干部也不可能不同“墨”接触。只要慎染,染所当,避免染所不当,就一定能做到“濯清泉以自洁”、“出淤泥而不染”。清朝末年,蔡公时慨于国事艰危、民生疾苦,曾与好友组成革命团体“慎所染斋”,意在不仅不要被环境腐化,还要改造环境。共产党人当如斯!

慎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定力。做到慎染,贵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熏陶,崇清激浊,扬善抑恶,追美弃丑,从而涵养正气、保持清风。如此,不仅能做到交而不染,还能影响“墨者”变“赤者”,带动政治生态的向好向优。(桑林峰)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