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各行各业必须坚守的原则,比如商家不卖假货,医生不开假药,是“行业底线”。这些“底线”必须牢记于心,模范遵守,不能旦夕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后一步的最后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作为工作在基层的国家公务人员,如何才能打好基础,守好底线呢?
领会群众“底线”。作为群众,他们心中是有底线的,只要不触碰他们的底线,就没有抱怨,没有投诉。其实他们的底线也许很低,只是能真正实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能进门听见一声热情的招呼,询问实现“一次性告知”,办事能方便快捷,少推三阻四;能公开的公开,该透明的透明,少些阴暗面,多些阳光普照。
守住心中“底线”。作为服务于基层的国家公务人员,直接面对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就要求不但要领会群众心中的底线,更要守住自身心中的底线。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要有党性,不贪图享受,不存侥幸心理;要遵纪守法,不触碰法律底线,不以身试法;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居功自傲;要廉洁奉公,洁身自好,不贪污腐败。
提升“底线”标准。从服务型政府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都要求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仅仅是守好心中的底线,而是要“加码”提升底线标准,提高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减少“四风”问题,减少腐化堕落,减少庸碌无为,真正深入到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为民解困,为民办实事,从而获得群众“点赞”,获得群众好评。(龙海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