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警惕“圈子文化”变成“圈子腐败”

发布时间:2015-12-21 10:17:19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近两年中央巡视清单和大量案例表明,相当一部分落马官员的腐败均存在“圈子腐败”,13个巡视点5个被指“圈子文化”,26家央企五大突出腐败问题之一即为“圈子文化”。(据12月19日新华网)

有一定的圈子,其实很正常。毕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总会认识、结交这样或那样的朋友,并逐步形成经常往来、保持联系的圈子,慢慢地、不知不觉就会产生所谓的“圈子文化”。生活在“圈子文化”中一来可以增加友谊,加深感情;二来可以开拓视野,分享成功与喜悦,本也不可厚非。

但是,假如心术不正、居心叵测,利用“攀亲”等等手段搞“小圈子”,把所谓的“圈子”当成“护身符”,甚至搞“攻守同盟”形成“对抗圈”,无声无息中将“人际圈”“朋友圈”“同学圈”沦为“以腐败为荣”“同腐败同升迁”的畸形生态圈,必将为自己种下恶因、埋下恶果,走上一条不归路。

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在法庭上曾这样陈述:“回过头来看,我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一个20多年的朋友圈” 。四川青神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泽利与一名开发商老板“认干亲”,先后收受开发商所送财物180多万元,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类似的例子太多,举不胜举。但每一个例子,都是一个个血的教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的“护身符”,不是“哪条线”“某圈子”“谁的人”,而是心中那把遵纪守法的戒尺。

中央三令五申,党内不容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这既是要求,也是红线。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无条件执行。

身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听党话、跟党走,把人生目标锁定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上,把个人前途命运融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权力所害、不为私欲所动,慎始、慎独、慎微。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切实加强自我警惕、自我戒备、自我约束,时时警戒,处处慎思,事事笃行,无论进什么“圈子”,都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酒绿灯红和各种利益面前,把得住分寸,守得住防线,经得住诱惑,保得住本色,自觉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圈子文化”不等于“圈子腐败”,但如果目无法纪、手无戒尺,丢了根,忘了本,“圈子文化”必然滋生腐败,必然将自己“圈”进去。

反腐没有过去式,只有进行式。倘若还有人执迷不悟,敢以身试法,那就毫不客气地送上两个字:活该!(周永军)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