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是一幅画,永州是一本书,永州在古代做为南蛮之地,常也是官员被贬谪、被流放之地。永州名人(含被贬谪、被流放)当中许多清官、廉官。他们在零陵留下廉洁故事让人无不称道,如今读起来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龙伯高要夫人捐金簪做军饷。龙伯高,京兆。汉光武帝25年敕封为零陵太守。西汉哀帝元寿2年出生,东汉章帝章和2年卒于零陵官舍,享年89岁。龙伯高自小刻苦攻读,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明、忠于职守、生活节俭、慎行谨言,爱民亲民,为百姓拥戴。
光武帝刘秀虽统一了全国,但地方叛乱还不断。当时,刘秀御驾亲征、马援挂帅进攻武陵一带的"五溪蛮",战火使零陵郡内人心浮动,民心惶恐。龙伯高到零陵任职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安抚人心,发展生产,增长经济。据说,在战事紧张、马援受挫、供给困难、军饷难以为继的紧急情况下时,龙伯高毅然决定将夫人头上的金簪取下,变卖充作军饷,支援平乱。
那时零陵地属"南蛮"荒野之地,生产落后,经济贫乏,交通闭塞,气候恶劣,但龙伯高迎难而上,广施仁政、法德兼治、事必躬行,特别是让人民休养生息。春日寒水中他卷起裤脚亲自带头下田耕种,烈日下他与农民一起收割。他还与士兵一起巡逻捉拿盗贼,他还带领人民铺路架桥、兴修水利。他效法召公走出太守府到零陵郊外的树下断案,他任官数年衣无重彩,食无兼味。由于他亲民爱民安民,又十分节件,使当地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人心得到稳定,通过四年的整治就让民众安居乐业。据《永州府志·循史篇》载:伯高公"在郡4年,甚有治效"。历代永州人民一致公认其为古贤太守,一方清官,历代楷模。马援赞他"孝悌于家,忠贞于国,清明临莅,威然赫赫,朝廷褒功,田野泳德,宇宙间气,独君先得。俨然遗像,千载仪则"。
杨万里遗诗避宴的故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诗人,八岁丧母,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被誉为一代诗宗,周必大称他的诗文“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他是一位爱国者,又是一位政治家。他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他与在零陵被贬居住十年的抗金领袖张浚是挚友。可就这个被称为仁者之勇的大诗人不仅来过零陵,而且在公元1159年至1162年在零陵做县丞。杨万里遗诗避宴的故事让人无限敬仰、久久回味。
隆兴元年(1163年)秋,杨万里由于张浚的推荐调离零陵,赴调至临安,任临安府教授。同僚们得知杨万里升迁的消息后,大家商意决定摆一桌酒席为杨万里送行。杨万里得到这个消息后,为了消除官场那迎来送往的奢靡之风,杨万里决定提前动身离任,当晚装好书籍衣物,夜里就请好渡船,提前离开了零陵。当同僚们来请杨万里赴宴时,杨万里早就携带行李夜里走了,只看到书桌上留下一纸便笺,是杨万里昨夜离开前写下的《夜离零陵,以避同僚追送之劳留,二绝简诸友》:“已坐诗臞病更羸,诸公刚欲饯湘湄。夜浮一叶逃盟去,已被沙鸥圣得知。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半夜犹闻郡楼鼓,明朝应失永州山。”杨万里遗诗避宴之事,带给社会一股清风的空气,一时传为宋代官场美谈。
柳宗元与《蝜蝂传》的故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并在此一居10年。他留下的600多篇文章有400多篇做于永州。
柳宗元在零陵写的《蝜蝂传》: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它)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它身上的)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疲乏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人们有时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还能爬行,就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导致(最后)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柳宗元借小虫蝜蝂事,讽刺“当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寓意深刻,千载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1027年6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 宋仁宗皇佑元年进士。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 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佑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生命的最后三年也在永州,谥号忠宣。著有《范忠宣公集》。他人品比文品还要好。
范纯仁处处以俭朴和忠恕教育子弟,同时也这样劝导自己的其他亲属。范纯仁在永州时,有个亲属来请教范纯仁如何处世,范纯仁告诫这位亲友说:“只有俭朴才能铸成廉洁之风,只有宽恕可以成就好的德性。”(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自《宋史范纯仁列传》)亲属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对,便将这两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范纯仁在朝廷做官时,有一次,留自己的同僚、秘书监晁端在家中吃饭。晁端吃过饭回去后,郑重其事地对旁人说: “可惜啊,范丞相家的家风败坏了啊!”听到的人都不太相信这话,忙问他是怎么回事,晁端回答说:“平时他们家吃饭,菜总是咸菜、咸豆腐之类。这次他家留我吃饭,咸菜、咸豆腐上面,居然放了两小簇肉,这不是他家的家风败坏了吗?”从晁端所说的范家的食谱,可见范纯仁家中平时生活俭朴到了何等程度。(南津渡办事处 唐高翔)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