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扶贫奶酪”岂容硕鼠啃食

发布时间:2017-06-07 09:29:06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一个总人数27人的扶贫办,却曝出了腐败窝案,2名原任领导、6名现任领导和3名中层业务骨干都牵涉其中,令人震惊。(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6.04)
  扶贫资金是中央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专项安排的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安家钱。保障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日益加大,一方面,使一些落后地区和当地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另一方面,庞大的“扶贫奶酪”也让一些“硕鼠”红了眼,想尽办法从中“分一杯羹”。就是在脱贫形势如此紧迫、反腐力度如此强大的高压环境下,我们的少数党员干部还在顶风作案,不仅不给群众“雪中送炭”,反而啃食他们的“扶贫奶酪”。
  扶贫领域腐败案件频发,根子还在党员干部身上,尤其暴露出基层干部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缺失和法纪观念的淡薄。本应为民谋利益,却把手伸向群众利益,这就是典型的因利忘义,是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意识不强、纪律和规矩意识淡漠造成的。只要扶贫干部忘记头顶悬着的党纪党规这把“达摩克利斯剑”,他们手中的微权力就会产生的腐败,不仅伤害群众的感情,降低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造成扶贫等资金的流失,极易引发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破坏基层稳定。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壮志如铁,万里豪情同日月。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落实习总书记的庄严承诺,党员干部绝不能当“硕鼠”,一定要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俯下身子真扶贫,扶真贫,哪怕扶贫对象是在大山深处,即使通向他家的路是悬崖陡峭,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深入贫困户家中,摸清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找准贫困的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帮扶措施,让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人民的幸福指数,才能彰显我党的一贯优良作风-----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江永县纪委 卢加文)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