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不学无术还“说话算数”祸害匪浅

发布时间:2017-06-27 15:32:27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前些日子,听到有位老领导评价县里某个部门的“一把手”时说:不学无术,说话算数。当时,我不明就里,就搭话道:那还算好,评价终究好坏参半。老领导当场指正我:本来就不学无术了,还非得自己说了算,你说好在哪里?不学无术还“说话算数”,祸害匪浅啊!
  我恍然大悟,这位“一把手”身居重要岗位,他自己不愿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或者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却特别热衷于“说话算数”来显示一己权威。在他决策处理的一些重大事项中,问题层出不穷,后患显露无遗。我在感叹老领导评价到位之余,细细寻思,本来不学无术或术有所短,还要坚持自己“说话算数”,何尝不值得每位领导干部深思和警醒呢?
  诚然,“说话算数”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事关诚实守信,本身无可厚非,但当你身居要位时,当你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时,当你对自己没有搞懂的事情形成了错误的观点时,却一味坚持“说话算数”,那就是有百害而无一益了。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专权垂帘听政,不学无术却“说话算数”几十年,既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闭关锁国,腐败横行,民不聊生,盛极一时的东方大国成了人见人欺的“东亚病夫”,显露起死回生一线生机的“戊戌变法”也被她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解放战争时期,“说话算数”的蒋介石恨不得指挥到班排作战,在一切都由自己说了算的快感中自我陶醉。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一些具体指挥被前线指战员否定时,并没有一味坚持“说话算数”,而是吸纳前线指战员的正确建议,对作战指挥进行修改调整。最后的结果是,短短的三年时间,解放军就把最初实力远超于己的国民党部队打得一塌糊涂、溃不成军。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凡是开创了盛世王朝的,必定有当权者不坚持“说话算数”的亮点。唐太宗李世民不可谓不伟大,在打天下时,他是“学而有术”的“说话算数”,率领一批得力干将东征西讨所向披靡,协助父亲李渊建立了强大的唐朝。但在登基后治理天下时,李世民却很注重“说话不算数”,因为他清楚自己术有所短。
  李世民的“说话不算数”,体现在广开言路和从谏如流。他重用与自己有“过节”的魏征为谏臣,魏征前后共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君过。由于李世民听得进大臣的建议,才有了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厉行节约、文教复兴和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的实施,才有了自己的旷世之功“贞观之治”,受到后世的推崇和景仰。
  当然,作为皇帝的李世民还是一言九鼎“说话算数”的,因为再好的建议也还得他最后“拍板”才能施行。但他在“说话算数”前,善于听取别人的“锦囊妙计”,没有坚持让自己的“烂计烂策”算数。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相对“开明”的封建帝王,才有了相对“清明”的治国理政方略,才有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领先于世界的闪光点。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千万不能不学无术还“说话算数”。如果是一位家长,必将祸害家人;如果是一位老师,必将误人子弟;如果是一位企业管理者,必将搞垮企业。毫无疑问,如果是一位领导干部,该学的不学、该懂的不懂、该听的不听,却非要自己说了算,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群众的利益将会被你深深地伤害。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七十二行,行行都有状元。领导者再出众,也不可能行行都是状元。更何况人非神仙,哪有什么都懂的?不懂就要学习,学习不了的就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不懂还要任性地坚持自己“说话算数”。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必须落到实处。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要深入调查研究,要广泛听取建议,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出重大事项的正确抉择。
  每一位领导者都应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确保科学民主决策。“学而有术”时,也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说话算数”;“不学无术”或者“学而不精”时,决不能坚持自己“说话算数”,必须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专家的意见和人民的意见。(道县纪委 唐毓遥)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