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曝出腐败官员落马后的“红包”问题,“红包”泛滥的现象不容忽视。办案人员和有关专家认为,只有规范权力运行,彻底清除“红包”问题背后的“红包文化”,才能避免其成为干部腐败堕落的“脓包”。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由于中国根深蒂固的人情文化,很多人认为“红包”是礼尚往来的正常行为,也让不少领导干部低估了“红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最后倒在小小的“红包”上。这位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贪官,就是习惯了收红包,不愿意丢下这饮鸩止渴的“快乐”,最终让自己在腐败的深渊中无法自拔。
其实,“红包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其本质上仍是权钱交易。正是受这些糟粕之影响,使得一些地方的官场风气被恶化,甚至上行下效,腐败蔓延,窝串案频发。
变味的“红包”,折射出心无敬畏、不守规矩的大问题,其背后的利益输送、权钱交换尤须警惕。然而,有的官员何以爱“红包”呢?原因很简单,“红包”披着人情的遮羞布,“伸手”之时心理压力小,“出事”后也易于推卸责任。
正风反腐无小事。治理“红包腐败”,党和政府要出重拳、下真功,决不能掉以轻心。一要完善制度,明确界定什么样的“红包”违规;二要持续发力,始终保持从严执纪的高压;三要层层治理压力、拓宽监督渠道,用监管的覆盖揭开“红包”的隐身衣。(江永 何继锋)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