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预防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现象,遏制和减少基层“微腐败”的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东安县从制度层面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精准扶贫责任追究、政务村务公开三项制度,筑牢“雁过拔毛”式腐败制度防线。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为了解决村(居)账务不规范的问题,该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建立村级公务“零招待”管理长效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村账乡(镇)代管模式,从过去只管账的单一代管模式,转变成既管账又管钱的双代管模式,更好地加强了村级“三资”管理。各乡镇场都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村账乡(镇)管、收支两条线,严格限额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严格签字审核、规范报账流程。精准扶贫责任追究制度。针对扶贫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多发易发的问题,制定出台了《东安县精准扶贫责任追究办法》,对扶贫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贫困户识别不符标准、程序不规范,扶贫项目选取脱离实际,项目管理不合规,资金使用不合法,克扣贪污、侵占扶贫资金,驻村帮扶走形式,“第一书记”履职不到位等情形都作了具体详实的规定。凡是违反该办法的,都将视其情形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直至党政纪处分,促使扶贫工作真正做到“六个精准”,坚决杜绝扶贫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发生。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按照“互联网+监督”工作要求,县乡(镇)村三级制作统一模板,根据时间节点将需要公示的40多项涉农、扶贫、民生等领域的政策和资金发放情况予以公示到位。同时加大政务村务公开力度,落实监管职责,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确保真公开、全公开、长公开。去年全县共组织政务村务公开检查14次,做到边查边整边改,确保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蒋东新)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