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西南宁市因养老服务机构修建进程缓慢,引发居民不满的现状——从2015年南宁市投入资金5290万元,开展23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起,预计2017年全部完工的工程,截至目前仅有属于改扩建的青秀区老干部局项目开展运营,其余有的未完成招标,有的工期滞后,有的在竣工后闲置……(6月22日 安徽日报)
近年来,党和政府密集出台许多民生政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相继宣布要兴建民生工程、惠民项目,比如建设养老中心、增加城区学位等。它们对相关人群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让潜在受益人群从漫长的等待中看到了曙光与希望,百姓对这些惠民举措可谓翘首期待。但是,现实当中,很多惠民政策在落实时却走了样,口惠而实不至,项目实施也一拖再拖,甚至沦为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如果惠民政策口惠而实不至,必定会放大群众的不满情绪,腐蚀政策制定者的公信力。此种现象令人忧虑,更值得深思。
惠民政策不能只是口惠。这样的拖延不仅会削减政策的初衷善意,也容易让群众产生误会误解。惠民政策,不仅要看制定了什么样的文件,而是要看执行力,看这些问题的落实情况如何。惠民政策患上“拖延症”,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有的是决策部门不切实际,未对承诺事项的可行性做科学充分的预判,就冒然拍板、砸钱;有的是项目本身牵涉多部门多环节,沟通协调的时间成本很高,所需履行的程序手续繁多;有的是囿于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短板而被搁浅,有的是受到某些不可预测因素影响,也不排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主观层面的懒散、拖沓。
一项项惠民政策关系到国民尊严、幸福感,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长治久安。要让惠民政策真正成为老百姓看得见的实惠,关键要在强化政策的执行力上下功夫。不仅要“敢说”,还要“能做”;不仅说到,更要做到、做好。要提高执行力,首先,干部要在深入、理解惠民政策意义的基础上,坚定、自觉地执行,结合当地实际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次,要加强对干部执行的监督考核,执行效果的好坏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再者,要加大问责力度,对口惠而实不至的予以严格问责,以此提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江永 何继锋)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